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楼梦》中玉文化的研究及“玉”字的英译.pdf

《红楼梦》中玉文化的研究及“玉”字的英译.pdf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e Jade from Hong Lou Meng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TCSOL By Wang Dao Supervisor: Prof.Zhao Chengxin Apr.,2013 I 摘要 摘 要 中国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政治、经济、伦理领域,还是哲学、艺术、文化领域都能见“玉” 的踪迹,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玉文化的彰显便是很好的一例。 清代作者曹雪芹匠心独运地将玉文化渗透于小说始末,故事由五彩石幻化而来的 “通灵宝玉”揭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是围绕“玉”得失而跌宕起伏的,故《红 楼梦》又名《石头记》,因此对玉文化的认识与否直接影响对《红楼梦》的理解程度。 传统玉文化几乎渗透了小说的字里行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暗含了“神玉”的传 统,而人物命名中对于“玉”字的推敲又体现了“德玉”的理念,满目琳琅的玉饰品 表示“美玉”已经成为普遍的审美态度。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随着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以及多元的跨文 化交际途径,各民族间的交流加强了,因此对交流媒介有了更大的需求,而文学作品, 尤其是能够彰显中国民族文化的著作开始为西方人民所爱。 但是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浩如烟海的玉文化在西方文化里却显得苍白,中 西方人民在对玉文化的认知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差距,因此如何恰当传达原文的意义 以及文化内涵给西方读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玉所承载的文化寓意在西方文字中的转换,研究语料来自 霍克斯的英语全译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作为一部饱含玉文化的古典文学巨著, 在英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如何处理其中所含玉文化各要素的难题。霍克斯作为 一名非汉文化背景的红学家,一方面他理解了《红楼梦》里丰富的玉文化,另一方面, 他又深谙中西玉文化中玉文化的巨大差异,他知道那些玉玉西方玉是相通的,那些是 空白的,必须采取意译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即完整地传 达原语言文本的深层信息而又不至于使目的语的读者感到陌生。 笔者通过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比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这“玉”的词汇选 择,以及玉的意象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得出结论:在玉与jade 的各个义项当中, 当“玉”字用其本义,即自然属性的时候,可译为“jade”;而当汉语原文所用为“玉” 字的转义时,译者则必须采取其他的翻译策略,才能恰当地呈现“玉”字的丰富文化 I 《红楼梦》中玉文化研究及其“玉”字的英译 内涵。霍克斯所运用的灵活而不失忠实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态度为文化传播者提供了可 借鉴的范式。 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是必要而且必须的,在中国历史上玉文化收到了两次严重打 击,第一次是魏晋时期的“食玉”之风使玉器大量减少,第二次是清明时期遭到外族 的大肆掠夺,大量国宝级玉器流失外国,所以对玉器的研究不仅是对文化的欣赏,更 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关键字:玉文化;红楼梦;跨文化;翻译 II ABSTRACT ABSTRACT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