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与白浆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与白浆土.ppt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与白浆土 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分别是我国寒温带和温带的主要森林土壤和地带性淋溶土壤。棕色针叶林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北段和中段山地、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和亚高山垂直带谱中,暗棕壤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地,其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地带及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结构中。两者都是我国的重要林业生产基地。 白浆土也是温带淋溶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即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地两侧,以东侧为多;大兴安岭东坡的山间盆地、谷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也有分布。从海拔40~50m到700~900m,均可见到白浆土。白浆土的发育与分布同教湿润的季风气候和地貌条件有关。 特征 第一、棕色针叶林土虽属寒温带湿润的针叶林下的淋溶土,表层也呈有一定厚度的酸性粗腐殖质,但由于大陆季风的影响,冬季严寒而漫长,使土层中的冻层(包括季风性和永久性的)存在时间长(一般可达半年以上),影响了土体的淋溶,因而酸性络合淋溶的灰化过程不明显,这有别于欧亚同纬度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灰化土带。 第二、暗棕壤虽为温带针叶林下的淋溶土,但由于大陆季节影响,低温时间长,仅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粘化现象不明显,因而也有别于一般的棕壤。 第三、白浆土,可以说是形成于一定地形和母质条件下的潴育淋溶的土壤,具有特有的漂白层,大面积分布于温带湿润地区也是这一土壤地理区的特点。 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曾被命名为山地灰化土,棕色灰化土,灰化土 一、分布与形成条件 棕色针叶林土在东北地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北纬46o301~53o301之间,集中分布在北段,以楔形向南段延伸,最后以岛状退到中山顶部,分布在海拔800~1700m范围内。北靠黑龙江畔,隔江与东西伯利亚针叶林相邻,南达牛汾台与索伦—阿尔山地区,西北部到额尔古纳河,东北部约至呼玛;在长白山、小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分布与800m和1200m以上的山地土壤垂直带土壤中。 总面积1165万hm2,内蒙48.52%,黑龙江37.86%,四川云南有少量分布。 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区的气候属于寒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低于-4℃。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长达5~7个月。≥10℃积温在1400~1800℃左右,年降水量约450~750mm,冬季积雪覆盖厚度可达20cm。湿润度小于1.0,气候特点寒冷湿润。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可达2.5~3m之间,并有岛状永冻层。冻层造成特殊水文条件,温度梯度引起汽化水上升,在冻层中随温度下降而凝结,在冻融过程中可使水分大量积聚于表层,使表层呈现过湿状态;另一方面冻层可阻碍物质向土层深处淋溶,甚至在冻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而发生侧向移动。低温和冻层对棕色针叶林土形成有显著影响。 主要植被为明亮针叶林、局部有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的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地被灌草层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和各种藓类,混有少量的桦、山杨等阔叶树。暗针叶林的建群树种是云杉和冷杉。 草本植物主要有大叶樟、红花鹿蹄草等。植被组成较单纯,属于达呼里植物区系。树叶灰分组成:针叶含硅量较高,盐基含量较低。 母质多为岩石碎块;地形一般为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坡度较缓。棕色针叶林土几乎全部是原始森林区,以兴安落叶松面积最大,其次为樟子松。 由于所处地势起伏,土层浅薄,仅适于发展林业。 二、棕色针叶林土的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基本形状与诊断特征 一)棕色针叶林土的成土过程 1、针叶林毡状凋落物层和粗腐殖质层的形成: 2、有机酸的络合淋溶: 3、铁铝的回流与聚积: 4、在较低地形处,由于土壤水分过饱和而产生冻层凸起的圆丘,其直径约1m左右,高10~20cm,使其圆丘周围凹陷处经常积水而产生泥炭化和潜育化的附加过程。 (二)剖面形态 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态特征通常是土层较浅薄,一般在40cm左右,土层内多砾质岩屑,质地较轻,无论坡上坡下多以壤质为主;全层呈棕色或暗棕色,分层不明显;表层腐殖质处于半分解状态。其剖面形态为:O(O1,O2)-Ah-AhB-Bs-C。 O(O1,O2)层:枯枝落叶层。包括两个亚层,0~2cm厚的新鲜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常与藓类混合,潮润,棕色(7.5YR5/4),疏松有弹性,局部可见白色菌丝体;其下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厚度约为2~10cm左右,比上层紧密,有时微显泥炭化,暗棕色(7.5YR4/4),可见细根和白色真菌菌丝体,明显过渡。 Ah(或H)层:腐殖质层(或毡状泥炭层),厚度约10cm,腐殖质含量40g/kg~80g/kg,不稳固的团块结构,暗棕灰色(7.5YR6/2),较疏松,多木质粗根及局部白色菌丝体。或该层为泥炭层,为毡状凋落物与矿物质混合物,暗棕色(7.5YR4/3),中壤,有白色菌丝体。向下层逐渐过渡。 AB层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