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_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doc

《中央空调系统_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空调系统_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doc

中央空调系统 设计过程和步骤 文章来源:大金中央空调/ 跟很多初学者一样,刚开始做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时,有些无从下手,不知道设计中各个步骤该查阅哪里,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不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所以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以防忘记,做了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步骤和其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理解的总结,其中可能有些公式或理解有错误的地方,注意印证下,但希望可以对暖通初学者有一点点帮助,就可以了。暖通高手们,见笑了! 再说几句:作为一个水暖设计的初学者,跟很多初学者一样,由于设备专业的设计确实太繁杂了,尤其是空调方面涉及到的理论也很多,中央空调的类型和设计方式也很多样,所以对于经验很有限的暖通设计初学者来说,对于同类型的建筑,如果有那些大型有名的设计院的暖通高手的设计图纸作为参考的话,设计的时候就觉得心里有底了,设计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因为手册规范技术措施都是些文字的阐述,其实设计人员的设计画图大多都是看别人的图纸,才学到各种类型和情况下该如果去设计画图的,大家都是看别人的设计图纸才学会设计画图的,所以好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初学者确实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有名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对于提高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很重要,因为有名的设计院的专家们毕竟走在设计的前端,设计经验更丰富,他们的设计要更加的合理,这种合理的设计是需要传承和传授的,对提高设计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设计合理了也就更利于节能和节约,对项目也是更负责的,哪怕初学者只是吸取了一点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这可能涉及到设计人的“知识产权”,但相比对别人的帮助和提高,利要远远大于弊的。 但是让很多设计初学者很心烦的是,在网上的论坛里面到处找也找不到一个觉的“好点”的设计图纸,什么网易筑龙里面的图纸不是残缺不全的,就是过时的过气的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图纸,不然就是收费的,对于设计初学者还是很急迫能有好点的图纸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希望那些设计高手们设计专家们能多多帮助设计的初学者,你们就是设计导师! 多去帮助别人,与人为善对自己也是很有意义的!就像曾经的一部老电影讲的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希望大家都向电影里的主人公学习!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过程和步骤 设计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第一是规范(包括地方设计标准),第二是技术措施和最常用的手册,第三是其他资料 一、风系统: (一)一次回风系统: 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Q和送风量G 说明: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常采用转轮热回收式空调机组,冷热水盘管共用一套(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有规定)。 1、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Q (1)采用空调房间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来确定。 房间的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4.1节第1478页,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节第11页(此表源于陆耀庆第一版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09版技术措施无面积指标)。 说明:其中该总冷负荷面积指标包括房间的余热冷负荷+新风冷负荷。 房间的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概述指标:可查询《简明空调设计手册》2.4节63页。 建筑物的空调总冷、热负荷面积指标:可查阅 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3.1节,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尤其是热负荷指标。或建筑物空调冷负荷指标《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2。 采暖热负荷指标的确定 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指标:可查阅 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3.1节,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或者是查阅《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1。(或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5.1.3节第317页) 居住建筑的建筑物采暖热负荷指标:据DBJ14-037-2006《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6条规定:不宜超过32w/m2(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无热负荷指标规定) (2)人员密度: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节第1466页(源于国际标准),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节第11页(此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附录B 其中新版实用供热空调手册上的人员密度要偏小些,设计常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比手册上的要大。 2、确定空调机组的送风量G (1)、定性分析参数时,可将房间的总冷负荷Q分解成新风冷负荷Q1+房间余热冷负荷Q2: 一次回风系统的所需的总冷负荷为:新风冷负荷Q1和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Q2,其实,一次回风系统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就其制冷的最终结果即维持房间的温度和新风量来说是一样,比如同一个房间,其所需的新风量为G1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