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唐五代词.ppt
陆游词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词现存140余首,词像他的诗一样表达了爱国内容,这对词的发展也是一种贡献。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超迈豪放、纤丽婉约、清雄旷达为主 。 《钗头凤·红酥手》写得纤丽婉约,《卜算子.咏梅》就写得清雄旷达: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而《诉衷情》则是超迈豪放: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三、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同时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一代“诗史” “小李白”之称 (二)在诗歌体裁方面,陆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 七言→七古、七律和七绝→七律 (三)在诗歌语言方面,陆诗平易晓畅,精炼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陆诗的艺术风格是雄浑奔放,气象开阔,凝重沉郁,感情热烈,同时又清新明丽,疏朗自然。 第七章 辛弃疾 一、辛弃疾的生平 (一)起义南归时期(23岁以前); (二)辗转任职时期(24-42岁); (三)被贬家居和反复起用时期(43-68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金国初期的济南府历城县。辛家世代仕宦,具有爱国热情。辛弃疾自幼受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影响,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1161年9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金国后方军民趁机‘‘屯聚蜂起”,纷纷起义,辛弃疾也毅然组织族亲民众2 000人起义,参加了济南耿京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 辛弃疾的朋友义端和尚经辛弃疾动员也归属了耿京。后来义端偷取耿京大印逃往金营,被追捕处决。其后辛弃疾代表义军与南宋联系,当他北归时,叛徒张安国谋害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义军归顺金国。辛弃疾与部下50余人直闯金营,缚张安国于马上,当场号召上万义军反正,渡淮归附南宋。辛弃疾富有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他归宋后的第二年,张浚北伐失败。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分析敌我形式,提出北伐措施, 和《议练民兵守淮疏》,对淮南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依靠民兵巩固两淮防务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辛弃疾将抗战北伐的期望寄托在曾战胜过金人的宰相虞允文身上,向他呈上了有名的北伐计划书——《九议》。辛弃疾还在自己任上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准备工作,他曾历任滁州知府、江东、江西、京西、湖北、湖南、两浙、福建等地安抚使、转运副使、提点刑狱等职,做了很多好事。如“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宋史·辛弃疾传》),还不顾众议,“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创建了一支“飞虎军”(《宋史·辛弃疾传》)。 但宋金对峙渐趋稳定,主和派一直占据上风,再兼辛弃疾是所谓的“归正”人员,一直得不到信任,南宋政府只是利用其才能来治理地方。1181年,辛弃疾因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带湖,自号稼轩。他一生三次被罢官,在年富力强之际困居江西农村近20年!后来宰相想以北伐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起用辛弃疾,使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此时距辛弃疾归宋已43年了。辛弃疾正积极准备北伐,又莫名其妙地将其免职。不久北伐大败,辛弃疾受到指责,于第二年赍志而没。 二、辛词的思想内容 《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数量之丰,居两宋词之冠。在南宋文学中,陆诗与辛词可谓“双子星座”。清代陈廷焯zhuō在《白雨斋词话》中赞叹辛弃疾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将苏轼开启的豪放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爱国词。最突出地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和高昂的战斗精神; (二)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 (三)辛弃疾的爱情词也含蓄蕴藉。 辛词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 (一)抒发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二)谴责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 (三)抒发英雄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 总之,辛弃疾的爱国词贯注着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慨,这一切构成了他“英雄之词”的基调。 在内容上辛词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慷慨悲歌、壮志难酬但又乐观豪放的情绪来表现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投降派的憎恶。如《鹧鸪天》前面的小序说:“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下阙这样写:“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约作于庆元六年(1200),时辛弃疾罢居瓢泉时。上片正回忆突击金营的英雄往事,下片由叙事转抒情,豪迈徒转悲凉,结韵写出南渡后壮心抱负落空的落寞。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