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可保性理论和巨灾风险的国家管理.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巨灾通常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祸因引起的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 亡事件。巨灾具有低频率、高损失、难以预测、风险暴露单位高度相关等特征。 巨灾对受灾国家的就业、债务、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等宏观经济指标造成巨大的 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受灾国家的GDP下降。巨灾对不同国家的影 响是不同的,因为各个国家对于巨灾的“经济脆弱性”是不同的,这主要是不同 国家的经济规模、经济多样性、以及国家管理巨灾风险的模式不同。 国家管理巨灾风险的具体措施很多。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被动的措施,即 在巨灾发生以后,通过财政预算重新分配、获取国际援助等方式来获得灾后重建 所需要的资金,这是灾后融资机制。而发达国家采用积极的应对巨灾的措旌,通 过保险、再保险、发行巨灾债券等措施建立灾前融资机制,将巨灾风险转移到保 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巨灾风险管理方面的差距决定了巨 灾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比发达国家更大。 国家对巨灾风险的积极管理需要建立灾前融资机制。保险/再保险是最常见 的灾前融资机制。商业保险受到风险可保性的限制,而巨灾风险不具有完全的可 保性。再保险扩展了可保风险的范围,使保险公司可以经营某些巨灾风险。商业 保险市场不能有效经营巨灾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是商业保险市场的资本相对不足: 二是商业保险市场不能有效化解风险模糊性、逆选择、道德风险等限制巨灾风险 可保性的因素。 将风险可保性理论从商业保险市场扩展到整个私有市场经济为资本市场经 营巨灾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巨灾风险证券化部分解决了商业保险市场资本相对 不足的问题,但费用高昂和流动性差等因素限制了巨灾证券的应用,并且对于诸 如逆选择等限制巨灾风险可保性的因素巨灾证券化无能为力。 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使政府干预成为必要,而风险可保性定 义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为政府干预巨灾保险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政府在解决巨 灾保险市场需求不足、逆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上比私人市场更具有优势;巨灾 风险的跨期分担理论是政府干预巨灾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新西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土耳其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或 地区),并且先后建立了住宅地震保险系统,虽然模式不同,其建立时的历史背 景,政府在各自系统中的作用,国内保险公司的贡献以及再保险的安排各有特点, 但四个系统都是建立在政府与保险市场某种程度的合作的基础上。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目前中国大多数家庭没有住宅地震保险,政府 承担了很大的地震风险,建立住宅地震保险系统是当务之急。中国国家地震保险 系统的目标应当是:让居民获得可以负担的住宅地震保险;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保证国民经济的安全。家庭、保险业、政府都应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风险;系统 还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风险转移和风险融资;某种程度 的法定保险是必须的;系统的日常运作应当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市场的现有渠道、 设施和人员。 [关键词j巨灾风险保险风险管理风险转移风险融资 [中图分类号]F84 Abstract are eventsthatcausesevere or Catastrophes loss,injury infrequent property toa of hasthecharacteristicsoflow damage largepopulationexposures.Catastrophe difficultto and correlation probability,highloss,being predicthigh amongexposures. have ona Catastropheshugenegativeimpacts country’semployment,debts, and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