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1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版).docVIP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1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1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版).doc

【专题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冶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 (2013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1865~1905年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时间 进口数(单位:两) 出口数(单位:两) 平衡 1865年 55,715,458 54,103,274 -1,614,184 1875年 67,803,247 68,912,929 +1,109,682 1885年 88,200,018 65,005,711 -23,194,307 1895年 171,686,715 143,293,211 -28,402,504 1905年 447,503,943 377,338,166 -94,165,777 A.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的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 C.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D.民族工业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4. (2013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友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5.( 201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福州船政局是1866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用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船政局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以下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船政局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初衷 B.船政局创办后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行业的垄断 D.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高铁网2012年08月05日讯:预计今年年底前,京深北段与先期开通运营的武广、广深高铁相连,形成我国最长的南北高铁纵贯线,到时,旅客从北京到深圳只需9小时左右,比目前缩短15小时。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16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