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论文罗明慧408170136.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学年论文罗明慧408170136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2621 密 级: 学 号: 408170136 学年论文(设计) 题 目:论余华从先锋写作到现 代写实 系别班级: 文学系 专业方向: 08汉语言文学 学 号: 408170136 学生姓名: 罗明慧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1年 5 月 30日 内容摘要 余华是当代先锋派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前期的作品比较注重技术性,往往用一种强悍冷漠的语言去表现人性的暴力、罪恶、丑陋、,血腥味、暴力色彩很浓厚,很残酷。但90年代以后,余华的作品转向一种朴素的写实模式,慢慢放弃了先锋派的实验。后期的作品虽然内涵中还保留了人性的卑微、命运的绝望感等之类的东西,但叙述语言却变得体恤性很强,质朴、简单,转向悲悯的感性情怀,充满了人道主义和温情主义。 关键词:余华 先锋派 转向 写实主义 论余华从先锋写作到现代写实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后一切”的社会氛围中,出现了一种批判性的文学自觉意识,在文学形式上大胆创新,试图在艺术形式上开创一段新的道路,称为先锋派。作为一种文学运动,中国先锋派的生命周期是短暂而引人关注的。余华被认为是最激进的先锋派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大多写于1980年代晚期,被称为先锋派小说的典范。但1990年以后,余华的小说由激进的先锋派叙述模式转向一种平铺直叙、朴素平易的写实模式,慢慢放弃了这种先锋派实验。 主题由暴力、血腥、死亡、苦难慢慢转向悲悯情怀,由激进的先锋叙事转向民间叙事。余华成功地完成了自我艺术的转变,冷漠尖利的语调转向温情的话语,冷静理性置身事外的立场向感性的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过渡。90年代以后,余华全面放弃了“暴力化”的叙事倾向,不再充当“暴君”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民主的叙事者”。 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兄弟》,余华成功地实现了作家自我的艺术变换,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由青春期向中年期的各个时段过渡的心理状态,余华曾谈到他的写作意图: 我一向是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写作。多年来,我的写作都出于内心和现实的矛盾,我总是怀着敌意看世界。日子久了,我内心的愤怒也减弱了,我开始意识到,作家的使命不仅仅是谴责和揭露,而是在理解一切之后同情地看待这个世界。《八问余华》 余华的早期作品对生活中的恐怖、暴力给以猛烈的谴责和抨击,所以早期的故事的叙事方式充斥着碎裂的叙事,扭曲的句法,怪异的意象和隐喻,带有很强烈的启蒙叙事色彩和“暴力化”倾向。余华将人们置身于日常生活场景中,让人们遭受各种“欲”和“力”的伤害,用冷漠平静的语调来描写暴力的场景、灵肉的伤痛以及死亡的恐惧,意在通过某种有关欲望和暴力的叙事,来颠覆这种历史理性,来解构这种文化语码,从而使得个体的生命和存在得以从这种权力的重压下解放下来。 在余华的早期作品《现实一种》中最后的解剖场景中,没有任何的注视被转移开,而是直接地盯着整个肢解过程,叙述者和他的角色们好像都镇定自若地看着,清晰、 直接、毫不怜悯、毫不犹豫,以一种极端的视觉暴力来颠覆传统叙事,连读者也被逼加入,仿佛将个体肉体性的肢解不是暴力,只是一种最为简单不过的工作。 因此,余华的《现实一种》可以阐述为一种完全失去人性、个性主体分崩离析的描写,其整体荒谬怪诞,放任自由的风格完全是对传统理性文学的全部抵抗。 1991年,余华写出了他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的先锋派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之后,他的风格就急剧转变为朴素平实的民间写实主义。 余华早期笔下的人物只是某些缺失的叙述符号:“80年代,我在写作那些‘先锋派’的作品时,我是一个暴君似的叙述者,那时候我认为小说中的人物不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他们都是叙述的符号,都是我的奴隶,他们的命运掌握在我的手里。因此那时的作品都没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描述,因此这些人物并没有特定的生活环境。”90年代后,余华的言论很少流露出他早期先锋派小说中所常有的叛逆性和反抗性。他的风格开始稍稍转向传统的“心理分析”叙述,余华希望用一种更强烈的人生来叙述现实主义,用朴素平实的笔调去体验人类普遍存在的个体生命过程和日常生活状态。“到了90年代,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时,我发现笔下的人物开始反抗我叙述的压迫了,他们强烈地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屈服了,然后我的文学世界出现了转变,我成为了一个民主的叙述者。我此后的写作就是不断地去聆听人物自己的声音;我不再去安排叙述中的人物,而是去理解。理解福贵或者许三观的一言一行,让他们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我指定的人生道路。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