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15劝学节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4-15劝学节选

必修4-15《劝学》节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二、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四、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五、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一)、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 1.词类活用。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情况: 明确:(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 2.特殊方式。 提问:本文特殊句式有哪些,请分别找出来并翻译。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变式句。 (1)介词结构后置 A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3.固定用法。 找出下列句子多读几遍,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一词多义。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绝 例句 出处 释义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 以为妙绝 《口技》 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断绝 2.强 例句 出处 释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 强盛 3.假 例句 出处 释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望 例句 出处 释义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农历十五日 5.闻 例句 出处 释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听见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用鼻子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