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分区性清扫术治疗头颈部鳞癌的远期疗效研究.pdf

颈分区性清扫术治疗头颈部鳞癌的远期疗效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论文综述 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处理概念上的变化——分区性颈清扫术 一.历史回顾和命名 虽然根治性颈清扫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但同时也 9 因手术范围较大,造成患者外观和功能的损伤。因此,自从106年Crile 提出根治性颈清扫术后,便不断有人探索“保守”和“改良”的颈清扫, 使其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证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60年代便有人证实 保留副神经并不增加颈部复发率…,对头颈外科先驱,H.Martin医师 严格规定的经典手术操作提出不同看法。Bocca及其同事于l967首先提 diS neck 出保守性颈清扫术(Conservativesection)的概念,他们采 用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治疗了843例头颈部鳞癌患者,与同期采用根治 性颈清扫的相似病例比较,颈部复发率并没有因手术操作改变而受影响 保守,更不是姑息。这一改良手术是肿瘤根治性的,但操作上比颈部大 块切除术要“保守”。80年代以后,尽管在适应症上还有所分歧,但改 良根治性颈清扫术作为头颈部鳞癌颈转移的治疗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 此后,保留的组织结构除了副神经外,扩大到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 neckdi 改良性颈清扫术(Modifiedssection),或功能性颈清扫术 (FunctionalneckdiSsectiOrl)。 近十多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大量临床经验积累,外科治疗趋向微 ±里垫塑垦壁盔堂堡圭堑塞生丝奎 创手术(microinvasivesurgery)。在肿瘤外科上也对各种传统根治术 提出不同的改良方案。在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分 neckdiSsection 区性(局限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SND),给各类 颈部转移癌一个恰当的治疗:即根据原发病变设计颈部治疗方案,在根 治肿瘤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能更有效地在术后保留患者外观 和功能。Selective N1)还没有正式中文译名,按字面应译为“选择性 颈清扫术”,但与已有的E1ective ND(选择性颈清扫术)译名相混,故 根据内容译为“分区性或局限性颈清扫术”。 根据临床治疗要求,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协会建议颈部淋巴 结分区划分如下(图1): 第一区(Level I),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9-2为第一区。 第二区(Level II),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即二腹肌下,相当于 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为 该肌所覆盖。 第三区(Level III),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从舌骨水平至肩胛 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II区同。 第四区(Level IV),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从肩胛舌骨肌下腹到 锁骨上。前后界与II区同。 第五区(Level V),为枕后三角区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包括锁骨上 淋巴结。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下界为锁骨。 第六区(Level 结。咽后淋巴结也属这一组。这一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舌骨, 下界为胸骨上窝。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 表1颈清扫的划分 1.根治性(经典性)颈清扫术一为金颈清扫术 2.改良性颈清扫术一为全颈清扫术。但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 脉及副神经 Di

文档评论(0)

whx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