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1渤海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

08-09-1渤海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09-1渤海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doc

08-09-1渤海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曹建新 六年级 思想品德 第十一册 研究专题: 题目:《品德教学生活化》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活化:生活化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品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优化教学过程,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教师课题 立项单位: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 经费类别:自筹经费 课题负责人:褚荣君 三、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 当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今,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在发达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普遍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人格自立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深知,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是非智力因素在发挥着深刻的作用,而思品课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难怪日本有人向我们公开挑衅“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不是我们孩子的对手”。学生道德品质的构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综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我们专门就小学思品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和教学实效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当前的思品教学中,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同样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模式偏于传统,过于僵化,教学实效性差;教学评价手段简单、机械,教学结论难于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品行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小学品德教学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而忽略了行为技能的应用。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四、文献综述 关于“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教学生活化即指要把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课堂教学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课堂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德性,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尽管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他不会满足于已有的现实生活,也需要不断地超越现实性,追求可能性。“教育即生活”绝不是说教育是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学校教育是经过简化了的生活,是经过净化了的生活,是经过平衡的生活。课堂教学生活也是这种特殊的生活,是“改造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健康的生活”。 儿童的生活涉及整个生活世界,具有整体性。其生活是儿童生命活动的展开与充实,儿童过的是综合的、整体的生活。我们不能知性地将儿童生活分割成智力生活、情感生活等碎片。我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查阅与梳理。旨在获取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现将,所见的各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认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整合性原理”,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构建,注重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整合,注重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去建立积极而富于个性化的生活理念,掌握生活常识,学会生活技能。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加德纳的多元智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二、“品德教学生活化”理论实践 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情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从而也导致各种各样的反应,一定的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学习就发生了。 认知学派认为,认知是指在意识水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