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高考历史热点.doc

2012年高考热点:唐宋变革论、民族主义、清末新政、民主与民本、长城、南方谈话与十四大。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20周年,之后的十四大就确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次南巡讲话对于深化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高考在这地方,可以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一直延伸到1992年最终到十四大市场经济的建立,同时还可能由这个纪念热点延伸到另外一个时事热点,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因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推广。 从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和创新。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教科书上尽管没有直接呈现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论述,但从前人的实践中可以鲜明地看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商品、货币、市场,实行实物分配制。随后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和货币流通,但很快就被斯大林取消,代之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新中国建立后,从1953年开始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伟大成就,但姓“社”姓“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这些散落在课本各处的社会主义实践共同的教训就是对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缺少正确的认识,综合讲述它们更可以体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伟大意义。)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来看,南巡讲话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一般认为,我们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还有同时期的中共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我们党为避免重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所做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些正确的探索没能得到坚持贯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开始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党的十二大系统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南巡讲话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的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从这一角度编织题目,可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一基本的历史方向。) 从影响来看,南巡讲话最明显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改革发展到新阶段。要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从南巡讲话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到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再到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直到21世纪初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从这个角度命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体会中国改革的艰辛。) 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是把改革和发展作为硬道理。认清这一点在今天具有强烈现实意义,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南巡讲话以后的二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所以能不断推向更高水平,如加入世贸组织,获得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权,无可否认,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精神。(从这个角度组织题目,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的意识,并更深刻地体会邓小平的伟大人格。)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阅读下列有关清末新政的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方面主要是改革官制,1901年决定今后永远停止“捐纳实官”,即不许捐款交钱买官位,力求做到精兵简政。同年设“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新政的总指挥机关。随即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调整,陆续新设外务部、商部、巡警部、学部等。1906年对各部又进行大调整,分为留、改、并、增四类:保留的有军机处、吏部、礼部、学部、外务部等;改名的有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改户部为度支部,改兵部为陆军部等;合并的有将太常寺(管宗庙社稷礼仪)、光禄寺(管祭祀所需物品)、鸿胪寺(鸿指音信,胪指传递,鸿胪指传声引导,鸿胪寺管接待宾客)归并于礼部,将太仆寺(管车马)、练兵处归并于陆军部;增设的有海军部、邮传部、资政院、审计院等。规定各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即一个部长,两个副部长)。地方官制也进行改革,各省督抚的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政府。裁减冗员始于1901年,到1906年全面铺开。这样就造成各部门官员人心惶惶,互相猜疑,生怕自己被裁去,因此也加剧了官场的矛盾。当时宫中曾经传言,主管宫廷皇家事务的内务府也要裁撤,太监也都是冗员。于是引起太监群起抗议。主管整顿吏治的北洋大臣兼政务处大臣袁世凯有一次进宫退朝时竟有百余名太监把袁大人包围起来,纷纷对他提出抗议,大声咒骂,甚至有人要动手殴打。袁氏见势不妙,赶紧叫人把首席军机处大臣兼首席政务处大臣奕劻请来帮他解困。幸有这位庆亲王权贵亲自出面说情,并且承诺决不会裁减太监,这些包围者才悻悻散去。还有一些王公大臣到慈禧处状告袁世凯,认为袁氏主持的官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