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暑期阅读8.养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暑期阅读8.养生

福,佑也   对中国人而言,经过几千年的浸润,“福”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的集合,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社会生活必须面对的东西:健康是福,平安是福,长寿是福,食得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好消息是福音,好居所是福地,好相貌是福相,走桃花运是艳福,连发胖也是发福。在中国人的逻辑中,自身要惜福,对他人则要不吝祝福。汉民族喜欢说“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哈萨克民族的即兴祝福则感性得多:“春天来临,人间有了繁荣;春雨飘洒,人间五谷丰登。穷汉乐也无穷。如今是母鸡孵出小鸡的日子,心头的忧郁也无影无踪。”不管何类祝福,可以说,古往今来中国人对福的追求、企盼都是一致的。   古代人靠天吃饭,所以特重祈福,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才能生存下去。在此基础上,祈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祈天是帝王的事,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簪缨世家如《红楼梦》中的贾家,在自家宗祠祭拜祖宗,祈求合家团圆、家业繁盛;升斗小民没那么多讲究,但也要循例拜拜灶神,给点甜头塞住他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说文解字》:“福,佑也。”只要有神灵保佑,就能逢凶化吉。所以祈福看重的是心意,祈福的对象、形式倒在其次。除夕撞钟108下是祈福,放风筝也能祈福,大观园中的小姐们放风筝,最后把风筝放走了,祈愿去了林姑娘的病根儿。再比如在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摸福”,祈福者闭上眼睛去摸福寿碑上的“福”字,摸没摸到都有说道:两手摸到福,叫“洪福齐天”;一手触及,叫“福如东海”;触到右边,叫“福星高照”;如果触不到,没关系,叫“福在身边”。   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五福”说法,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富贵、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有美德、不遭横祸而善终,这是中国人对“福”最早的具体阐释。至于后来演化为福、禄、寿、财、喜,则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心灵安宁、有美德属于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   中国人早就懂得“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结合。—方面是物质层面的富贵、长寿,—方面则是精神层面心灵安宁、有美德,而二者的和谐集合才是“福”。 (谭山山/文,摘编自《新周刊》,第267期) 思考   1.生活中的祝福吉祥语比比皆是,试写出五个字的吉祥语。(不少于4个)   2.有人认为有钱才会有幸福,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试举例说明。 优哉游哉   优哉游哉与悠哉悠哉,表面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大多数人的意识中,一般都会选择悠哉悠哉——也许出于太多要反抗沉重的肉身需求,更多会将这悠理解为肆意放荡,悠然独畅,追求一种悠悠白云在清风与慵懒的阳光下自由松散飘浮着的景象。所谓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但其实,追究《诗经·周南·关雎》中“悠哉悠哉”的使用,会发现这悠的原始本意是忧,“悠哉悠哉”实际是忧哉忧哉,一种忐忑思恋中的起伏绵长,并非明亮阳光沐浴着的那种感觉。   这首作为情歌的《关雎》在《诗经》三百首中排为第一,我以为颇有深意。它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是求合,说明求偶天经地义,求之不得,就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忧字本意就是愁,在《诗经》中,另一首《秦风·晨风》用了忧心钦钦、忧心靡乐、忧心如醉三个层次,表现一个被抛弃女子对无情男子层层升级的愁怨——钦钦还带着恭敬;靡是无,不再有欢乐;到最后如痴如醉,忧伤入骨了。   从忧到悠,情绪内敛,能凝结成一种深远意境。曹操的儿子曹丕有《离居赋》,表现静夜里无法泯灭的幽思,用了悠长:“惟离居之可悲,块独处于空床。愁耿耿而不寐,历冬夜之悠长。”“块”指孑然无所依倚,“耿耿不寐”实际是《诗经·邶风·柏舟》中意境的借用,“耿”字本为耳朵被枕着贴着脸颊,仍是辗转反侧。   在曹丕写《离居赋》前,《礼记·中庸》中其实已经出现了悠远与悠久的用法。中庸二字,庸是平常,是人本质,中是中和,以人之平常质,便能中和周边关系。《礼记·中庸》认为不加修饰就是诚,它在论述诚是天人关系核心时说,天命为性,率性为道,凡事都有自然终始,自然终始都遵循自身规律,所以“诚者,自成也”。遵从了规律,至诚无息,便诚至金开。无息是不能终止,持续不息,“不息则久,主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征”是持续积累之后的验证,它验证着悠远就成博厚。博厚是地,高明是天,所以“博厚载物,高明覆物,悠久无疆”。这个诚字,自然牵连着《诗经·周南·关雎》中的“悠哉悠哉”——现在人理解“君子好逑”,总有意要省略其中因诚而忧的过程,没有辗转反侧,没有连绵不息,那思念轻轻一抹便了无痕迹,“琴瑟友之”就不会有。人们常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读成淡泊中精神漂荡而豁然开朗,那山就在远处。我却情愿将它理解成至诚无息后那种悠远的舒展,心旷神怡,南山便豁然就在眼前。 (朱 伟/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