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东评弹团沈昊华 细细漫谈苏州评弹艺术.doc
启东评弹团沈昊华:细细漫谈苏州评弹艺术
关于苏州评弹的话题近些年来我写了不少,都是零零碎碎的杂想,谈谈评弹艺术,我自然是很乐意的,有的就是对苏州评弹的挚爱和关心,关心到了“忘我“的地步,我生活在评弹艺术的圈内圈外,太了解评弹面对现在的评弹也就越发感到直面的危机,评弹的生存与否自然是我极为关心的事情。虽然我们有前辈艺人几千小时的录音足矣――其实我们的心是不会满足的,所以还有满腔热忱在呼吁。
我很少关心其他戏曲包括国粹的京剧、相声,它们的改革创新之路走得有多远,也不知道那些艺术的改头换面有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不过就苏州评弹来折射其他,恐怕早已经被频繁的打了强心剂、已是垂而未死的状况了。看那些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演唱会,其骨子里,早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曲艺了。
一、苏州评弹的历史与现实
说起苏州评弹总而言之就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俗称说书。所以苏州评弹艺人被称之为说书先生,也许是从艺范围内唯一被称作“先生”的群体。苏州弹词和苏州也就是听客和道中所说的“小书”和“大书”,小书(弹词)有说有唱,而大书则只说不唱,大小书都是说书艺术,有人认为苏州评话和弹词是两个曲种,其实它们是同一曲种的两个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两个组成部分,好像更能简单地认识苏州评弹艺术的属性。从御前弹唱的王周士开始总结出的《书品》,到了我们上学时就把评弹作品叫作为“书目”,还有听客们欣赏评弹表演时关注的状态叫做“听书”等等,在吴语地区流行的这一曲艺形式其实应该是表现手法不一的同一曲种的两个组成部分,所谓的评话和弹词并非截然不同的两个曲种。无论是听说表讲演的“评话”也好,弹弹唱唱的“弹词”也好,大书小书都是“书”,它们的共性部分居多。如果从制度上去考察,从过去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到今天的评弹团,都把两者合二为一,从此不可分割开了。所谓考证评话和弹词为两种曲种,无非是就是把简单复杂化,把明朗含混化的学究式研究,对于拯救评弹和发扬评弹并无裨益。
查考苏州评弹的历史,不得不提提几位重要人物,他们便是评弹界的史祖柳敬亭、王周士和马如飞。
过去江南城乡小镇的书场很多都贴有“敬亭遗风”字样,俨然把柳敬亭奉作为说书行当的开山鼻祖。历史上有名有迹的柳敬亭当然比光裕社虚设的“三皇祖师爷”来得更加真实,不过柳敬亭的出身地一直是搞评史研究之人最不能自圆其说的瓶颈所在。一般大伙儿认为柳敬亭是江北人,他和苏南人的口音完全不一样。柳敬亭和苏州评弹的关系十分微妙,经据典的结果发现,柳敬亭的说书技巧受到云间莫后光的指点。而云间(上海松江)属于吴语地区,虽然和苏州话还是有差别,却比江北话要容易得多。
提到柳敬亭,倒使我想起有学者推测柳敬亭的说书活动在苏州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可以肯定柳敬亭的说书是苏州话(吴语)。显然光凭这一点不足为信,因为在上海,哪怕是海派化的京戏也不会被叫成申曲。同理,在上海弹唱和表演的苏州评弹也不能叫做沪书或者是上海说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评弹沿用黄异庵创作、饶一尘弹唱的“二类书”之《明末遗恨》,其中就有柳敬亭和吴三桂的交往。当然,一个是皇朝公卿,一个是江湖草民,他们走到一起无非就是说吴三桂喜欢听柳敬亭说的书。不过吴三桂在辽东长大,总的来说他是铁铮铮的东北大汉,按理是听不懂柳敬亭用吴侬软语说的书。有史书上记载说吴三桂的祖籍在江北高邮,离扬州比较近,能听懂扬州评话。如果在明末清初,北方的汉子能听懂吴侬软语,那么历史演变到今,如今的青年评弹演员也就没有必要为苏州评弹不能走向国际化而烦恼,尝试着用普通话、英语、日语说评弹了。评弹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层次了。
如今苏州评弹的说唱表演中往往表现出看不起苏北人的倾向,在评弹表演中对一江之隔的苏北人采取泾渭分明的态度,无非是对苏南的富庶抱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在评弹的表演内容中反映很多。唯独对柳敬亭,大家却有几份无奈,无非想从历史上找出一点点起源和发展的自尊。每次学习到这一类的考证(《评弹艺术》丛书)就有很多的争议,都会令我哑然失笑。在苏州评弹流行昌盛时期的清朝乃至民国,一般艺人对于非苏州人出身的江北艺人都鄙视为 “外道”,就连离苏州最近的常熟籍的艺人也难以幸免,不知道云间的莫后光,是“祖先”的“祖先”,还是“外道”的“外道”呢?
“御前弹唱”的王周士也许是苏州说书艺人中最值得骄傲的人物。现在如果有人要说评弹本来是贱业的行当,一定会被自诩“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党的文艺工作者的评弹演员所谴责。不过,如果我们去读一读前辈老艺人周玉泉(评弹皇帝蒋月泉的师兄,亦曾传授蒋月泉技艺)的《谈艺录》,应该知道,原来地位很低。我发现古代的所谓“五花八门”之“八门”中的第五门的“平”,就是指的当年说书艺人门类。可见如果要按照过去的高贵和低贱而论,特别对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评弹演员而言,实在残酷啊!
乾隆下江南玩苏州的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