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科学·2007 年第 2 期
土地制度、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
——以1952—2005 年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为例
刘玉铭 1 刘 伟 2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2、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国内外一些文献用全国数据分析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
认为这一制度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但本文用黑龙江垦区数据对家庭
承包制进行研究发现,家庭承包制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其对规模经营、
分工协作和统一服务的破坏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后者的效果显著,家庭
联产承包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会减弱。本文的计量分析还证实了科技进步、
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生产力促进效果明显。因此,中国农业发展应注意规模化、
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种植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 言
国内外一些文献对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
入的论述。文献大都认为,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
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生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McMillan, Whalley 和 Zhu
(1989) 建立了模型对价格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他们认
为,1978年至1984年中国农业总产出增长的3/4应归功于联产承包责任制,1/4归功于价格
改革;Lin (1992)认为1978年至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促使农业全要素生
产率提高了20.54% ;乔榛等(2006 )对1978年到2004年我国的农业增长进行分时段分析,
发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使我国1978年到2004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20.99% ,
略大于Lin (1992)得到的结论;黄少安等(2005 )通过相似的分析则认为所有权对农业
生产效率的影响较大,所以“所有权私有、合作或适度统一经营”是相对较好的制度。
以上文献都是以全国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的,所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相同,即家庭联产
承包制对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本文认为,之所以从全国的角度看,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力促进较大,是因为在我国农业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劳动力
对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劳动力是主要的投入要素,又很难监督,所以在合作社统一
经营下,劳动者偷懒会造成很大的效率损失。如果实行家庭承包,就可以避免劳动者的败
52
德行为,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激发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对规模经
营、分工协作和统一服务造成了破坏,这会阻碍生产力的提高。如果这种阻碍作用非常突
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未必这么明显。
本文将使用黑龙江垦区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垦区生产
力的促进作用如何。
二、1952—2005 年黑龙江垦区数据说明
作者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一个简单介绍。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
小兴安岭山麓,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69个县(市、区)。2005年,垦区土地总
面积5.43万平方公里,是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186万亩,约占黑龙江全省耕地面积
的21.4 %。2005年,垦区有人口157.9万,粮食生产能力突破200亿斤,年提供商品粮180亿
斤,占黑龙江省商品粮总量的近50 %,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的25 %。作为一个典型
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大型农场群,制度变化对其产生的作用很值得进行学术探讨。
垦区自建立之日起至1982年初,实行的都是国有国营制度。垦区的劳动者是农场职工,
实行工资制度。1982年起,垦区开始试行家庭农场制。垦区的家庭以承包方式从农场租种
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过了几次反复,1987年之后,家庭农场制度完全建立起来。
与全国不同,垦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一直保持在70亩左右,实行的是规模经营。在改革之前,
垦区基本上都实行机械化作业,专业分工细密,集体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