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 如何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doc
学案27 如何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学案略语 古诗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是一个由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和结构技巧构成的复杂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生对修辞方法的判断一般无多大问题,但对表现手法的判断较困难,失分较多。因此,准确地讲,考生之难,难在第一步对表现手法的判断上。本学案希望能在这一点上给考生以帮助。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盱眙[注]
常 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 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诗人曾任盱眙尉,属于九品小官。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一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景抒情,诗人借在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抒情;视听结合,黄昏时的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驿站里听到鸡叫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景抒情。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山
鹿虔扆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②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 ①鹿虔(yǐ):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②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②反衬。用烟月的无知反衬人的悲伤(或“用烟月的无知反衬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借助以动衬静来创造清幽的意境。“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幽静;“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寂静。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怀秦髯
李 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
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反思
在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方面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略。
【问题剖析】 “自我诊断”第4题
问题一 表现手法判断不准
现场答案一
剖析 对该题误判为“虚实结合”的考生很多。手法判断错了,下面的分析自然也会错,不可不慎。该答案误判有二:一是“最后一联”不都是“虚写”,只是尾联末句用的“想像”,其实整个尾联才是“虚实结合”;二是不会从关系中理解手法。关系即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怀人,应立足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判断,而不是割裂诗歌内容上的有机联系,生硬地往“虚实结合”上套。
现场答案二
剖析 答“借景抒情”,虽然抓住了原诗两大基本内容或关系,但因对“景”“情”逻辑关系上理解不够精准而误判。当“景”与“情”构成相反关系时一般要答的是“乐景衬哀情”或“反衬”,而不是“借景抒情”。
问题二 分析不到位
现场答案一
剖析 该答案虽然把表现手法判断准了,迈出了答题的可喜一步,但在分析时不到位,或者说在进一步判断“反衬”上缺乏深入。因为该诗运用了两次反衬。
现场答案二
剖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8.7 利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1 直线及其方程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2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3 圆的方程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4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5 椭圆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6 双曲线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7 抛物线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8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导学案 理.doc
- (广东专用)2015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9.9 曲线与方程导学案 理.doc
-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 如何把握古诗的内容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doc
-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 如何深度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doc
-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如何分析句段在情节、人物方面的作用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doc
- (浙江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如何进行主题类探究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doc
- (湖北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 第七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21如何准确、全面地筛选信息.doc
- (湖北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 第七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22如何分析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及其成因.doc
- (湖北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 第七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23如何紧扣传主作探究.doc
- (湖北专用)2014高考语文二轮 第三章古诗鉴赏 学案9如何把握古诗的内容.doc
- (福建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人民版.doc
- (福建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人民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