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木构架中的多民族特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阳故宫木构架中的多民族特征.pdf

2007年7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20ar7 第9卷第3期 Journalof Jianzhu Science) V01.9.No.3 ShenyangUnivemity(social 文章编号:1673—1387(2007)03—0257—04 沈阳故宫木构架中的多民族特征 朴玉顺,陈伯超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着眼于沈阳故宫木构架营造技术中的诸多的多民族文化融舍的构架体系和构造做法。 指出沈阳故宫建筑吸收和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借鉴 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的建筑技术的特点,对于丰富以清文化为 主的沈阳城市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沈阳故宫;木构架;多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TU一09 文献标识码:A 沈阳故宫作为举世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 数的用材制度,并且承袭着以檐柱高为扩大模数 方政权宫殿,是刚刚从渔猎、采集经济转入农耕 的设计方法,而且比较准确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一 经济的满族人,按照本民族的社会制度、生活习 规律。大多数建筑自身的檐步、金步、脊步的距 俗和审美观念,吸收和借鉴汉族及蒙、藏等少数 离相等或近似相等,这一点同我国其他古建筑的 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设计建造出的宫殿建筑 步距规律是一致的。大政殿的藻井做法是传统 杰作,其独特的建筑布局、营造技术和装饰艺术 的斗八藻井的做法,而其他建筑上采用的平暗和 成为中外宫殿建筑中自成特色的杰作,被称为本 海漫天花是我国传统天花中常见的形式,这缘于 地区各民族建筑遗存中最杰出的范例,代表着当 千百年来汉文化的影响,以及清朝的统治者,特 时东北亚地区建筑文化的最高成就,是多民族文 别是两位先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汉族先进文 化融合的典范。 化的认同和积极学习。 一、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 二、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 沈阳故宫建筑的木构架营造技术中,吸收和 沈阳故宫是地地道道按照满族人的意图建 传承汉族先进的营造技术,是其诸多营造特点中 造,并为其所用的皇家宫殿,在其大小木作的营 最为鲜明的。其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各构件搭接 造特点上反映出了诸多满族文化和满族人的民 构造以及用材制度等方面,与明末清初的中原建 族气质。 筑十分相似。如就结构体系而言,无论是正身梁 1.体现满族初创期经济水平和军政体制的柱网 架,还是排山梁架都采用了基本的抬梁式的构架 沈阳故宫单体建筑体量小,多数建筑的柱网 组合方式;从各构件搭接做法和组合规律看,各 尺寸在3—4 m之间,这个数值几乎是大式做法 构件的分件形式和尺寸虽有差异,但其基本组合 开间尺寸的最小值。现以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和 规律同传统的做法没有太大差异,而搭接做法仍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为例来说明,崇政殿:面阔5 采用我国传统的榫卯形式;从基本模数和扩大模 间,进深13架椽,面阔明间8.44m,次问5.56m, 数的使用看,沈阳故宫建筑仍沿用有斗拱建筑以 稍间5.55 m,尽间3.61m;而太和殿面阔11间。 斗口为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