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包穗突变体esp2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pdfVIP

水稻包穗突变体esp2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 年 第 56 卷 第 10 期:741 ~ 745 《中国科学》杂志社 论 文 SCIENCE CHINA PRESS 水稻包穗突变体esp2 的遗传分析与基因精细定位 ①②* ①②* ③* ①② ① ① ① ①② ①② 官华忠 , 段远霖 , 刘华清 , 陈志伟 , 卓敏 , 庄丽君 , 亓文明 , 潘润森 , 毛大梅 , 周元昌①② ③† ①②† , 王锋 , 吴为人 ①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②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③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福州 350002 * 同等贡献 † 联系人, E-mail: wuwr@; wf@ 2010-10-26 收稿, 2011-02-23 接受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2009ZX08009-109B)、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107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128)和福建省高等学 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KY0010057)资助项目 摘要 水稻的包穗现象主要是由倒一节间缩短造成的. 阐明包穗形成的分子机制, 对解决水稻 关键词 不育系的包穗问题, 创造水稻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籼稻品种明恢 86 的组织培养后代 水稻 中获得了1 个包穗突变体, 命名为esp2(enclosed shorter panicle 2), 其穗部被剑叶叶鞘完全包 包穗突变体 裹, 倒一节间几乎完全退化, 而其余各节间长度则没有明显改变. 遗传分析表明, esp2 受一对 ESP2 基因 精细定位 隐性基因控制, 能稳定遗传且不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显然, ESP2 是控制水稻倒一节间发育的一 个关键基因. 利用esp2 与粳稻品种秀水13 杂交的F2 群体以及SSR 和InDel 标记, 将ESP2 精 细定位在1 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一个14 kb 的区域内. 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注释, 该区域内只 存在 1 个完整的基因, 亦即一个假定的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utative phosphatidylserine synthase)基因. 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内部插入了一个 5287 bp 的反 转座子序列. 因此, 我们将该基因作为ESP2 的候选基因. 本研究结果为ESP2 基因的克隆和功 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7 2 状的基因命名为 eui. Yang 等人[5] 目前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达1.733 ×10 hm , 占 采用核诱变技术在 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每年所需制种面积约为 籼稻品种协青早 B 中获得了与之等位和不等位的 2 1.5 ×105 hm2[1,2] . 目前使用的水稻籼型雄性不育系均 种eui 突变基因, 分别命名为eui1 和eui2. He 等人[6] 存在不同程度的包穗, 表现为穗颈节缩短、穗部约 发现, eui1 突变体含高水平的GA, 且对外源GA 较敏 [7] [8] 30%~60% 的颖花包裹在剑叶叶鞘中. 生产上通常采 感.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