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腕踝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体会.doc
医学论文:
腕踝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体会
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 杨晓贵
2009年3月19日
腕踝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体会
贵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 杨晓贵
主题词 肩周炎 腕踝针 推拿疗法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故称“五十肩”。笔者采用腕踝针并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收集时间2005年10月至2009年3月,共100例病历资料,均为门诊病人,有教师、驾驶员、农民、居民,都有不同程度肩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全部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肩周炎诊断标准。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为48岁,年龄最大者为68岁。对照组50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69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年半,病程长者(超过1年)伴有轻度的三角肌萎缩。所有病例均经X线摄片排除肩关节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及肩关节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对照组:
运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按照肩部疼痛分属部位的不同,进行循经取穴。阳明经疼痛者取肩髃、臂臑、曲池、合谷;少阳经疼痛者取肩髃、外关、中渚;太阳经疼痛者取肩贞、养老、后溪;太阴经疼痛者取尺泽、列缺、肩前。
操作方法:用1.5~2寸的毫针深刺,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出针后即用滚、揉、拿、捏、拨等推拿手法松解粘连。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需休息3~5天。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后,疼痛消除,功能恢复;病情较重的患者需3~4个疗程,疼痛逐渐减轻至消除,功能恢复。
治疗组
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疗法进行治疗。按照腕踝针定位法,在腕部上约两横指环腕一周处定了6个与身体分区编号一致的进针点。根据肩关节疼痛的区域不同分别选取相应的进针点。肩周炎一般选择阳经上的点,即上4、上5、上6点,一般每次选取1~2个进针点,疼痛较甚者可选3个进针点。肩关节前侧痛(即臂干线前、中处)常取上4、上5点;肩关节后侧痛,常取上5、上6点。针尖方向朝症状端,针刺时,要求不引起酸、麻、胀、痛的感觉,同时针留于皮下,以手腕关节活动不受影响为度。
操作方法:取1.5寸毫针,右手拇指持针,在进针点上先行皮肤消毒,对准进针点,以30°的角度使针尖刺入皮肤,进入皮下,再行调针,不能捻转,持针柄手指要感到无阻力,缓慢将针完全推入,以患者活动腕、肘关节时进针部位无疼痛或不适感,即可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于皮肤上,然后行推拿疗法松解粘连之肌腱,操作同对照组。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留针24小时,病情严重者可留针48小时,留针期间要求患者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埋针处尽量不要遇水,以防感染。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恢复;病情较重的患者一般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疼痛逐步消失,功能恢复。
疗效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分为:治愈(疼痛完全消失,外展、外旋、后伸等方面活动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外展、外旋、后伸等方面功能部分受限)。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各方面功能活动仍受限)。
2.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中,治愈40例,好转8例,未愈2例。在治疗时间上,一例治疗3次即愈(留针24小时);3例治疗5次即愈(留针24小时);20例治疗7次即愈(其中6例留针48小时,14例留针24小时);16例治疗10次即愈(均留针24小时)。8例治疗10次后症状减轻,后伸曲背功能仍稍受限(其中4例留针48小时,4例留针24小时)。2例经10次治疗后,疼痛稍有减轻,但功能活动仍受限。总有效率为96%。
对照组50例中,治愈38例,好转10例,未愈2例。在治疗时间上,治愈38例中,1例治疗1疗程,5例治疗2个疗程,21例治疗3疗程,9例治疗4个疗程。好转10例,均经过4个疗程治疗。未愈2例均治疗5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6%。
3.典型病例
患者丁某,女,60岁,居民
出诊时间:2007年10月13日
主诉及病史:右侧肩关节反复疼痛一年半,抬肩受限4个月。曾自服中药止痛(药物不详)和药酒外擦,疼痛缓解不明显。现感肩关节疼痛加重,不能梳头,穿衣困难。夜间翻身不慎压之疼痛难忍。查:右肩沿臂干线前、中后处有压痛点,臂外展约70度,背屈30度时疼痛难忍,三角肌轻度萎缩。
诊断:肩周炎
症状定位及针刺点:上4、上5、上6点。
疗次:10次。
疗效:治愈。
针疗过程:采用留针24小时,隔日一次,每次施针后均配合推拿手法松解粘连的肩关节。针至第3次时,右肩部各压痛点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改善,臂外展约可达110度,背屈45度,上抬已能触摸头。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