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三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逐点突破——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学生用书P]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一、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另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还有通感、互文、双关、顶真等。(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我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触类旁通]读读下面的诗句看分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钱羽《未展芭蕉》)答: 答案:比喻拟人。以“一缄书札”喻“未展芭蕉”;以“未展芭蕉”喻少女;“怯”拟人娇怯含羞。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答: 答案: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生动表现了送别时的怅然、感伤之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答: 答案:双关。貌说天气实说郎君对她的情意使全诗语言活泼而含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答: 答案:夸张对偶。高度赞扬了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答: 答案:顶针。使上下诗句紧密衔接气势通畅富有节奏感。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答: 答案:通感。用视觉的描写听觉巧妙渲染了离愁。⑦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答: 答案:借代。以花的色彩代替花显得具体形象更突出“花”的特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答: 答案:设问。引出情感句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答: 答案:互文。将寥廓的空间和悠远的时间浓缩在一起给人以苍茫之感。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一般怎样作答?提示: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首先要明确诗歌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3.(2014·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 燕[清]张 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我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难消王谢堂前憾”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是用典的手法。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014·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我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在描绘春天美景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表现春意阑珊的景象是写景;“花褪雨絮沾泥”则从细微处着眼表现雨后春花凋零沾染泥土的残败蕴含情。既有对春末的概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考英语复习 读后续写阅卷流程、评分标准及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pdf VIP
-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试卷及答案汇总.docx
- 徐宁金枪手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pptx VIP
- DB37T1914—2024 《液氨存储与装卸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投诉处理制度.doc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pdf
- 保安服务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docx VIP
- 水草清理装置水下机构的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