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综合素质专题
* 2008年文综政治备考重要考点和时政热点梳理八 综合考查学生的 人文科学精神素质 及应用能力 一、综合素质考查 例1 07全国卷I 第40题﹒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里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寖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 答案: (5)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政治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见识。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区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根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 答案: (6)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都城的理由,其理论根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十分重要的道理。 例2 07全国卷II 图6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回答28~29题。 28.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 C 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 实的统一 29﹒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 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A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3: (06北京文综卷.35) 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年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C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世界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例4 2005年高考全国卷I 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28-29题。 A 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辨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系 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 B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例5 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 31.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D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课本易读错的词语.doc
- 第一课 手挽手.docx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ppt
- 2014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家乡美.doc
- 第15周队会少先队知识竞赛.ppt
- 你不屑一顾的,或许正是他人渴求不得的.doc
- 教辅第五章.ppt
- 嫌贫爱富不是可耻,是不明智.doc
- 易考字音详细总结.doc
- 2014年佛山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备考常识冲刺题.doc
- 浙江省台州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带答案.docx
- 河南省焦作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浙江省嘉兴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
- 【公开课】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 【课件】点、线、面、体+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 【课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 【课件】平移+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 【公开课】从算式到方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 【公开课】代数式的值(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 【课件】数轴+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