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docVIP

“文化自觉”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自觉”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doc

“文化自觉”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 2005年07月11日 13:27 【文章字体:大?中?小】 2005年6月18日至20日,第一届中国文化论坛在香山召开,会议题目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百余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参会讨论,议程包罗当今中国人文教育所面临的最迫切的诸种话题,如“人文教育在当代大学的地位”、“综合性大学的人文教育实验”、“中国的法学教育与中国大学生的‘服务学习’”及“艺术院校与人文教育”等。 中国文化论坛由董秀玉和周凯旋发起,其宗旨为“立足于21世纪中国文明的历史处境,以跨学科的合作方式,从具体问题切入,重新认识中国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其创立得到费孝通先生、李泽厚先生、许倬云先生、王元化先生、韦钰女士等等学术界、教育界前辈的支持。 杨振宁先生称“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是个非常及时的题目”,因为它始终关涉着“中国大学能否担纲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能否唤起中国人的文化自觉”的问题。 本届论坛执行主席甘阳先生就“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话题接受记者专访。 早报:在香山的“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会议上,杨振宁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地讨论。您作为香山会议的执行主席,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也都着重强调了“文化自觉”的问题。您能否就这个话题再深入地谈一谈? 甘阳:所谓“文化自觉”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今天的中国人需要了解,中国经济的崛起并非仅仅只有经济史的意义,而是具有世界文明史的意义,这是与从前所谓“四小龙的经济崛起”完全不同的。现在全世界都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21世纪的最大事件,尤其对西方来讲,中国的崛起对他们提出了是不是会改变600年来西方统治整个世界的格局问题,认为中国的发展可能会决定性地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格局。对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这种地位,中国人必须要有自觉的意识,要自觉地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看中国和世界,要自觉地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来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世界。 但第二,更重要的是,提出“文化自觉”是要指出,我们国家目前的文化状况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我们的文化基础非常薄弱,我们的文化底气严重不足,我们的文化历史视野更是相当狭隘。因此提出“文化自觉”不是要助长文化自大狂,而恰恰是要反对文化自大狂,反对文化浮躁气,反对文化作秀风。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提倡的是从非常具体的事情着手,作文化筑基的工作。香山会议的主题是“大学的人文教育”,但我们同时安排了一场专门讨论中学教育与大学的关系,而教育部前副部长韦钰女士在开幕式上则着重谈了5岁到12岁儿童的素质教育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是需要化大力气的工作。总之,“文化自觉”一定要从具体着手,作耐心扎实的文化奠基工作,要特别反对吹牛皮,说大话,搞花拳绣腿。 早报:所以你在香山会议开幕上要强调,在教育和大学的问题上,你们中国文化论坛理事会主张稳健务实的立场。 甘阳:中国文化论坛理事会的成员主要来自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各自从事的具体研究相当不同,但在有关教育和大学的问题上,我们大体上有一些初步共识。首先一点就是我们在教育和大学改革的问题上大多主张采取稳健和务实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有关中国教育和中国大学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 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大学要改革的呼吁,而事实上中国的大学也都一直在不断出台各种改革方案。 但我们以为,教育的问题并没有捷径可走,教育的提高不可能采取搞样板工程的方式追求速成的效果。任何改革都有其代价,都有机会成本的问题,同时,改革的实际结果往往难以预测。 因此我们比较同意理事会成员、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的的一个说法,即在教育和大学的问题上,比较稳健务实的道路是“逐步调整,小步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的实际成果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空间,最终形成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比较完备的制度”。 早报:记得你在香山会议上曾明确说, 要形成相对完善的中国大学的现代人文 教育制度和传统,可能需要至少二十年以上的不懈努力。 甘阳:是的。任何建立现代大学的人文教育制度或更广义的“通识教育”制度的努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讨论和辩论,更需要大学内外各方面的努力和妥协。我们注意到,近年在中国讨论大学问题时,人们往往喜欢以所谓美国大学模式来说事,而不少大学的主事者也往往喜欢宣称他们采用的是最新的美国模式或最新的哈佛方案,等等。 但我们想强调,美国大学一些比较好的制度都不是天然形成的,都是经过漫长而不懈的努力才逐步建立起来一种传统。 因此重要的不是某个具体方案如何先进如何现代,而是在于传统的养成与制度性的累积效果。 我们确实认为,要形成相对完善的中国大学的现代人文教育制度和传统, 很可能需要至少二十年以上的不懈努力。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