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诗歌常见思想内容及解题方法指导.docVIP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诗歌常见思想内容及解题方法指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标题:诗歌常见思想内容及解题方法指导 副标题:把握诗歌常见思想感情,掌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思想内容,主旨情感,解题方法 难度:4 重要程度:4 内容: 一、诗歌的思想内容 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 (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 唐诗多为: 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 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 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 宋词常有: 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 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 风格多为:悲凉慷慨、雄浑豪放、奔腾俊伟等。 (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三)送别诗 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四)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1.描写自然风光; 2.农村景物; 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 (五)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羁旅愁思; 2.思念亲友; 3.征人思乡; 4.闺中怀人。 写作上: 1触景伤情; 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4.因梦寄情; 5.妙喻传情。 (七)咏史怀古诗 1.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对历史、功名利禄、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 3.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八)思妇闺情诗 1.抒发别离苦情; 2.描写美人迟暮; 3.寄寓人生感慨。 (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7.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8.记梦悼亡,遗世游仙。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点拨 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这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例:(2009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问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本词出题人给了两个注释,中“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和中“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以及姜夔“去拜见范成大”,由这两个信息可知:两人志趣相投,不再做官,归隐江湖,可谓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由此信息的理解和挖掘,便知第二小题的答案了:与范成大形成对比,同意则是突出范成大的人格高尚,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不同意:还是对比,范成大这样的人怎么能和“趋炎附势的人”的交往呢,所以这样人来一定是“人不到”了,还是突出范成大的无人能及(尤其是趋炎附势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soen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