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取证中个人隐私保护.pdf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数字取证中的个人隐私保护 丁丽萍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提纲  数字取证发展概况  个人隐私信息概述  数字取证中的个人隐私问题  解决方案 2 计算机取证OR电子取证OR数据取证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科学地运用提取和证明方法,对于从电子数据源提取的电子证据 进行保护(preservation)、收集(collection)、验证(validation )、 鉴定(identification)、分析(analysis)、解释(interpetation)、 存档(documentation)和出示(presentation),以有助于进一步 的犯罪事件重构或者帮助识别某些与计划操作无关的非授权性活动。 信息安全解决事前的防护问题,取证解决事后究责问题 新诉讼法的提法是“电子数据”(刑诉法P37 民诉法P22 ) 我们是否统一把“计算机取证”改叫“电子数据取证”? 3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计算机取证的产生和发展  1991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计算机专家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计 算机取证(Computer Forensics)这一术语  1993年、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美国和澳大利亚、 新西兰召开了以计算机取证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这些都标志着计算机取证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诞生.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发 展  奠基时期  初步发展时期  理论完善时期 从总体上看,2000 年之前的计算机取证研究主要 侧重于取证工具的研究,2000 年以后,开始了对计算 机取证基础理论的研究。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奠基时期  时间:1984年至九十年代中期。  事件:  FBI成立了计算机分析响应组(CART)。  数字取证科学工作组(SWGDE),这个小组首先提出了计算机潜在证据 (latent evidence on a computer)的概念,形成了计算机取证概念的雏 形。  计算机取证技术工作组(TWGDE):更多地在技术层面上对“数据取证”技 术进行研究。  科学工作组(SWGs)的发展。  特点:公布了有关数字证据的概念、标准和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等。截至1995年,美国48%的司法机关建立起了自己的计算机 取证实验室。 Institute of Softwa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初步发展时期  时间: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