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类学视野下保安族社会文化变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随之发生不断变 迁的时代。保安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也无 例外地被卷入这场变迁的洪流之中。保安族处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与 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上,人口较少、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迟 滞。保安族所处的住居生态环境自历代以来也在发生着变迁,必然对 保安族以生业文化为基础的各方面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对保安 族的研究,主要是以他们的生业文化为基础的变迁研究是本文的主要 内容。 本文试图运用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在生态环境影响人类文化方式 的视野下,以保安族的文化变迁,主要是保安族生业文化的变迁为主 线,阐释保安族的生业文化变迁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关 系。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保安族对生态环境的依赖降低,人口的 增加将会使保安族的生业文化发生改变,进而降低对生态环境依赖的 理论假设,并试图论证这个假设。 保安族人的命运似乎自始至终就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了一起。从保 安族的形成、迁徙、最后落户甘肃大河家;从最初以农耕、狩猎、放 牧为主要生业方式到后来的以农耕、手工制作、劳务输出为主要生业 方式的变迁,无不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生态环境模塑了保安族人的 生业文化,而保安族人的生业方式反过来也影响了其生存地的生态环 境。对保安族这样一个人口较少民族来说,这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 1 短时期内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把保安族周围的其他民族也加 入进来,在长时期的过程下,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致命影响。 到那时,生态环境将再次影响到保安族及其他民族的生业文化和其它 文化,进而可能重演保安族迁徙的悲壮一幕。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保安族,生业文化,变迁 ABSTRACT Chinais the whichChina’S is and duringperiod,in economybooming China’S is inthe oneof Zu,as changingsociety.Bao’an everything intermsof also involvedinthetide minorities,small population,isbeing of Zus’residedinNorthwest of China,march changes.Bao’an Altiplano withTibetan hasasmall environmentis Altiplano.It population,the andthe is environmentinwhichBo’all fierce economy undeveloped.The of Zus’arehasbeen andwill affecttheculture changing definitely

文档评论(0)

ww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