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的崩解 当代台湾农村新发展的启示.pdf
维普资讯
第 24卷 第 2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1.24 NO.2
2007年 6月 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JournalofSocialSciencesEdition Jun.,2007
农村社会的崩解?当代台湾农村新发展的启示①
黄应贵
[摘 要] 文章透过台湾 目前农村 (包括原住民及汉人)的新发展,包括强调文化与地方产业的达娜伊
谷生态公园、布农部落屋等个案,以及强调新文化形成的阿美族两地社会、新头港村的两地社会、陈有兰
溪流域的区域体系、会灵山运动、东埔社的文化再创造等个案,来检讨 “台湾农村是否还是个农村社会的
问题,还是已是个新文化的问题?”“新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为何?”“新文化只是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还是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的另一种可能?”等问题。
[关键词] 农村;文化与地方产业 ;新文化 ;新资本主义经济 (新 自由主义经济)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9—508X(2007)02—0003—08
随着工业化、都市化乃至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农村社会因农业产业收益无法与工业乃至服务业
竞争而衰败,使得人口大量外移而普遍呈现人 口老化及农村凋零的现象。以台湾为例,在 1965年
左右台湾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越农业产值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工业化及都市化的加速,使得农村人
口急速外移而导致农村农业产业的劳力不足,这更加速了农村的破产或崩解。时至今 日,在全球化
的推波助澜下,台湾的大部分农村,不论是汉人或原住 民农村,均呈现出仅有少数老人及小孩居住
的破败景象,让人觉得农村社会即将全面崩解。
一 、 农企业
另一方面,面对劳力不足以及农业收益有限的困境,台湾农村农业产业本身也有不同面貌的发
展或转变。以传统农业产业而言,早以农企业取代了过去的家计农业。这类商业化农业大部分都
是选择 自然条件上的特定地点,以资本主义企业方式来经营。比如,中横公路宜兰支线上,从四季
到南山,是有名的 “蔬菜(高丽菜)专业区”,而环山到梨山,更是有名的 “高山水果”主要生产区。然
而,这些农企业,多半是宜兰乃至台北大都会的资本家投资生产,他们更控制 了市场上的销售管道,
当地人仅能从事出卖劳力的工作 (陈祥水 2003;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1996,1997,1998)。同样
的情形可见于彰化溪洲的花卉生产区、台东的释迦、屏东的黑珍珠莲雾 (童元昭2001)、台南玉井地
区的芒果以及池上平原的池上米等等。
换句话说,这些农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销售管道上的控制 以
及大众媒体的宣传等以外,更需要当地人来从事最主要 的生产工作,提供劳动的 “使用价值”,进而
产生交换价值而成为被剥削来赚钱的对象。即使是 以自己家人为主要的生产者,其利润仍是建立
在 自我剥削的基础上。这结果 自然使得台湾农业更趋于资本主义化,也使得阶级关系因利益的对
立而更明显。但是,阶级意识反而更为模糊,因为这种关系往往被其它隐喻(如外来者与当地人、族
群、先来者与后来者)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的对立或利益冲突所取代。也正因为阶级与其它社会分
【收稿 日期] 2007—04—03
[作者简介] 黄应贵 (1947一),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① 本文原稿得黄宣卫、陈文德、郑依忆、黄郁茜、林玮嫔的批评意见,以及陈文德、黄郁茜代为修饰原稿,在此谨致
谢意。又,本文原为笔者应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庆祝该校建校一百周年所举办 “乡土中国研究的新视
野”国际学术研讨会所宣读 的主题演讲稿,并收入笔者 《人类学的视野》一书 中。唯本文 已略作增补,使其更完整。
维普资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类的结合,而使其对立与冲突更加严重。
不过,这类农企业虽带来经济上的利润,却也往往造成生态上难以弥补的伤害而付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