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课件 苏教版.pptVIP

江苏省新沂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课件 苏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考点阐释 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读懂诗歌。即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意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从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看,按一定要求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技巧,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其前提是准确把握诗歌意象,揣摩诗歌的意境,利用文言语言知识,真正地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从同学们的鉴赏实践看,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读懂诗歌是关键。 教学目标 1.把握诗境中的“我” 2.把握诗境中的“象” 高考体验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中那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解题思路点拨 第1题。主要能说出全诗是如何写“微风”的;第2题要求回答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并揣摩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就诗歌的意象入手,可以说是就意境角度命题。这就要求考生仔细的揣摩诗歌的意境。 诗中用了哪些意象?人物动作有哪些?(从诗中找出来) 诗中,自然景物的意象有“微风”“露”“苔”等,人物的动作有“惊”“思”“开”“疑”等 叙述诗歌内容、完成第2题 傍晚,微风吹开们,吹动竹子,吹落枝上的露水,什么时候能吹进帐幔呢;枝上的露水滴落,台阶下都有了苔藓,说明这里人迹稀少,冷清。所以意境氛围应该是清冷、幽静,心境感受是孤单、寂寞的。 故而这三题的答案是 (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2)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3) 为拂绿琴埃 鉴赏总结之怎样读懂诗歌 一、把握诗境中的“我” 诗歌语言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诗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什么身份的人,在什么政治背景下,在一个什么时间(有的有或明或暗的时令词语),什么地点,和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了什么景物,想起了什么经历,抒发了什么感慨,表达了什么感情等等,充分利用一切有效信息,包括标题的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内容,找出一个真“我”。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我的身份、外貌、动作等外部特征和内心活动进行判断,再结合具体的环境、心境综合分析。 试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作简要说明 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写“我”(诗人自己,即记叙的的要素“人物”)在一个微风骤至的傍晚时分(时间),独坐室内(地点),临窗冥想(事件);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远门,轻轻吹动竹丛(看到的景物);微风,也吹皱了他心海的涟漪。 二、把握诗境中的“象 “象”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材料。 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弄清诗歌都写什么季节、什么地点的什么物象,从而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中国诗歌则讲究情景交融,讲究寓情于景,讲究含蓄蕴藉。揣摩意境,先要明确诗中所写的景物对象,选择了哪些物象,尤其要关注具有特定文化内涵、表达民族特定心理的意象;景物怎样组合,总体色调如何,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试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作简要说明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写微风、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渐渐洇润了苔色……诗人在寂寞中“望风怀想”,独坐室内,思念有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因风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全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友的渴望。 好题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三月晦日送客 唐*崔橹   野酌乱无巡, 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 莫作未归人。 1.作者的感情在三、四句中发生了变化,变化中又流露出另外一种感情,增加了感情的浓度。试做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在三四句中抒发了一种期盼之情,惜别之时,已约相会之期,足见情真意切;春天即将逝去,与客人分手在即,作者却又盼望来年“春”人俱归;期盼之情中又流露出一种挽留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用动词“飘”“坠”“点”“粘”等,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duejh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