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五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ppt

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古三夷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祆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四、会昌灭佛对三夷教的影响 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 景教又称波斯经教,大秦教,是中国唐代对基督教中的聂斯脱利派的称呼。景教诞生于公元5世纪,在唐代传入中国并一度颇为兴盛,在唐后期的武宗会昌灭佛中受牵连而遭禁。 唐朝初年,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以景教命名,意为“光明”。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准许在长安建起第一所大秦寺。“大秦”是唐代中国对罗马的称呼。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2月4日由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建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7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碑身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 景教传播的特点 首先,入唐后积极谋求官方认可。《景教碑》的记述表明从唐太宗到立碑时的唐德宗,历代最高统治者除武则天外,几乎都对景教表示好感。 其次,景教入华后一定程度上奉行“本土化”政策。如“景教”这个译名就充分体现既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又要昭示景教本来面目的用意。此外,景教徒一开始就重视翻译景教经典,以为面向整个中国社会传教打下良好的基础。唐代所进呈的汉文景教经典曾达35种。在译经和传教活动中,也借助许多佛道名词和儒道思想的表述形式,在其经典中加入大量的忠君和孝道的内容。 二、祆(xian)教在中国的传播 祆教,在中国史籍中又称为火祆教、因其教徒要建立火坛祭祀圣火,又被称为“拜火教”。传统上认为是对源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的称呼。 祆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今天虽早已在中国消失,但自南北朝之前传入中国直到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时被取缔,它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五个多世纪,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与后来的民俗文化都产生了可见的影响。 祆教传入中国后的变化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规定,教徒死后,要把死者放在鸟兽出没的山顶上,让狗噬鸟啄。若有人将尸体埋于地下,半年不挖出者,罚抽一千鞭,一年不挖出者,抽两千鞭,两年不挖出者,其罪过无可补偿。 在所发现的晚于北周的大量祆教徒墓葬中,基本上都采用与中国人相同的葬式,实行土葬,有棺椁和墓志,也流行夫妻合葬,等等。 三、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产生于西亚波斯的二元论宗教,很快就被萨珊王朝视为邪教而取缔。摩尼教在唐代初期传入中国,平定安史之乱后因回鹘对唐朝政府的影响力而一度兴盛,会昌灭佛事件中亦遭取缔,其后以民间宗教形态在中国民众间继续流传。 摩尼教的教义 摩尼教表现出鲜明的“混合宗教”的特点,核心教义是“二宗”、“三际”说。“二宗”即明暗两宗,表明该宗教的二元论性质,指一切事物都含有截然相反的善恶两端,世界有两个本原,一为光明王国,一为黑暗王国。“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是世界发展的三个阶段。初际时,未有天地万物,但二宗矛盾已孕育其中;中际时,善恶相混;后际时,善恶分开。据摩尼教的说法,人类出现至现在,都属于中际阶段,一直会持续到世界被大火毁灭为止。世界的毁灭标志着中际的结束和后际的开始,那时,世界将恢复到初际时的情景,光明和黑暗相分离,光明王国将不再受到黑暗的入侵。 摩尼教的教义 摩尼教的另一个特点是否定现实世界,认为现实世界是黑暗物质造成的,人类的躯体不过是用来禁锢光明灵魂的黑暗物质。为了使世界重新获得光明,人类要尽量远离黑暗,因此就要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其教规有“三封”与“十戒”,“三封”即封口——不吃肉不说谎话;封手——不在暗中做坏事;封胸——不放纵欲望。“十戒”即禁止崇拜偶像、禁止撒谎、戒绝贪欲、不得杀生、禁绝奸淫、不许偷盗、不行邪道和巫术、不能怀疑和背叛教义、办事不得怠惰、每日祈祷4-7次。 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以中亚为媒介进入中国。 武则天对摩尼教颇为青睐,原因当是其造《大云经》,希望借助摩尼教否定现实世界正统秩序,为其以女主之身夺取政权造势。 安史之乱后,出于对助唐平叛的回鹘之请,摩尼教在华得到发展。 摩尼教在社会下层受到欢迎,从武后到会昌初期,在中国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