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后撷珍:5《荆轲刺秦王》.docVIP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后撷珍:5《荆轲刺秦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后撷珍:5《荆轲刺秦王》.doc

素 材 点 说荆轲刺秦,血溅秦廷 点说一 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点说二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汨罗江中;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高歌“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廷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评 说 天 下高渐离刺秦 因视觉差失败被杀 2014年3月19日《文汇报》 王开林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能够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以激情取胜,而且以历史观取胜。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滋,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要问什么古诗能使人读后荡气回肠,这就是一个现成的范例。一向只被人认定有清奇逸气的陶渊明,胸中竟然也有跌宕豪气,这岂不令人吃惊?他对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大加赞美,对荆轲功败垂成、身遭显戮的命运则深表同情,他的历史观彰显无遗:反抗暴君的义士永远值得纪念。不必说得太直白,这就足够了。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对荆轲之死则不存丝毫同情。“造端何其锐,临事何趑趄?长虹吐白日,仓促反受诛。”这等于责备荆轲有良好的开端,却无美妙的收场,简单以成败论英雄;接下去,他的非议更加升级,“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这等于指责荆轲为燕国灭亡的祸首。但稍加分析,道理上全然站不住脚,韩、魏、赵、楚、齐五国都很乖态,并未派遣刺客去刺杀秦王,不也都相继亡国了吗?燕国灭亡(公元前222年)在六国之中只比最晚灭亡的齐国(公元前221年)早了一年,由此即可见出,荆轲刺秦王与燕国亡国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刺秦也亡,不刺秦也亡,燕国无法幸免于难。 柳宗元对荆轲不在第一时间刺死秦王,却要活捉他,也不以为然,“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荆轲确实想效仿曹沫劫持齐桓公的故事,劫持秦王嬴政,逼迫他签订归还诸侯领土的契约。这个想法确实有点天真。 说到“勇且愚”,韩、魏、赵、楚、齐五国中多的是“怯且智”的大臣,他们又做了什么丰功伟业?后来,晋朝更有一大批“怯且智”的清谈之士,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是眼看着就黄了吗?西汉第一谋士张良能够坐镇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总不能简单地归入勇且愚的行列吧?可他年轻时也同样带着勇士和大铁椎在博浪沙刺杀过秦始皇,可惜只砸中副车,功亏一篑,所幸的是他逃出了生天。英雄多半是荆轲和张良那样的勇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胜而为之,明知不可活而为之,若套用鲁迅先生的语式说,这样硬朗的傻子才是英雄,才是民族的脊梁。 荆轲牺牲了,燕国灭亡了,但天下义士对于暴君嬴政的仇恨并没有一笔勾销。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一度改名换姓,替人做苦工,后来忍不住技痒,重出江湖,以击筑而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和特赦(代价是用马粪熏瞎他的眼睛)。随着他与秦始皇的距离日渐靠近,高渐离想为老友荆轲报仇的心情也愈加迫切,他将铅水灌注在乐器中,找个近身的机会去扑击秦始皇,由于视觉不够灵敏,未能成功。秦始皇一怒之下,杀害高渐离,从此再也不敢接近六国之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