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生物教学 前言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关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技巧。围绕课程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的同时在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方面得到拓展和升华。下面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为例说说:我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熟悉教材、分析教材 1.初中生物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首先要熟悉全套教材的知识网络框架。 人教版全套教材的知识框架图 七年级下册知识结构简图 2、本节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知识重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 从整套教材来看,是对七年级上册生命的特征之一“呼吸”知识点的深入和细化。把七年级上册中的《生物体结构》、和《生物体结构层次》,与八年级下册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的生活》等知识点的连接起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特点:阐述的是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不能直观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特别是阅读分析、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善思考。课余时间不会主动复习和提前预习课文,认为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呆板,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 1.问题情景法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 2.学法:合作探究、交流与讨论、分析和总结达成共识。 3、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体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预设问题的思考探究,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原理。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课外探究实验的结果: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和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请找出原因。(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差异。这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经常锻炼等有关系。 )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胸围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膈顶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径发生变化,也可以影响胸廓的容积。 ) (二)课堂小实验(每两人一个无针头注射器) 1、用针筒吸满空气后,再排出空气(是否容易?) 2、针筒吸满空气后,用手指堵着针筒口,再排出空气。 (是否容易?) 讨论:针筒排出空气的难易与什么有关系?(与压力有关) 教师解析:地理课学习的气流流动的原理:气体的流动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这节课学的肺与外界气体交换也是同一原理。问:那么,它是怎 么实现的?(这个问题需要从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去认识) (三)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阅读讨论) 1、位置: 2、形态: 3、组成: 4、结构特点: 5、呼吸频率: 总结 位置:胸腔内 形态:叶形,左两片叶、右三片叶 各级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 组成 肺泡 毛细血管(包绕着肺泡) 肺泡体积小(直径约0.2mm) 肺泡数目多(3-4亿个) 特点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极薄(公由一层扁平的 上皮细胞构成) 富有弹性 呼吸频率:16次/分 (四)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展示膈肌运动挂图) 引导学生看挂图和说明: 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胸腔容积的变化还和 膈肌的活动有关。请看下面的图解: 总结: 通过改变胸腔的容积,使肺内的气压与外界不平衡,根据气体运动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