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性论问题
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 湘南学院中文系 刘曙峰 TelQQ:2590204482 王策三和钟启泉的论争 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争自课改开始之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自2004年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策三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之间的论战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王策三在2004年《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2卷第3期上发表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成为这次大讨论的导火索。 2004年第10期《全球教育展望》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 钟启泉教授等的主张是:当前并非存在“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素质教育也并非是轻视知识的教育;要将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统一起来,开展课程知识学习及课堂文化概念的重建与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敢于放弃陈旧、发霉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树立良好学风。 鲁洁(南京师范大学):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塑造知识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这一信条的人性设定是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它颠倒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的范式是知识人所设定的知识界限,不在这一界限之中的经验和意识都被排斥在知识范围之外,由此,知识人的知识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知识观的主宰下,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中逐渐解构。 《教育的原点:育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要义就在使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原点上来。当代异化的教育背离了它的原点,失身为经济、政治的奴仆。教育的异化除存在社会体制方面的原因外,还由于在思想上被基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所统治。实现教育的回归就要使教育真正站到人的立场上来,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 第一节 关于“工具性” 一、对“工具”的基本理解。 1、工具是物质性的,相对于人是外在的。 2、工具是结构性的,可为人所掌握。 3、工具延伸了人的能力。 4、工具一般是中性的,但用于人有贬义色彩。 5、工具是人达成目的的手段。 二、“工具论”产生的背景 1、西方实用主义思潮(杜威) 2、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 3、叶圣陶等语文教育专家的工具论思想 张志公、吕叔湘、刘国正等 4、解放后语文课的政治化倾向; 5、科学主义思潮。 三、语文工具论的积极意义: 1、确立了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批判了语文泛道德化和政治化的错误倾向。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母鸡》 王荣生:倡导‘工具性’的真实用意,实际也是指向‘教育政策’,目的是借助于‘工具性’的强调,来对抗‘思想性’的畸形膨胀或者‘人文性’的过度弥漫。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96页 四、语文工具论的消极影响: 工具论的哲学基础就是科学主义。 对“语文工具说”持批判性意见的有两篇比较著名的文章: 一篇是李海林先生的《语文工具论批判》(《语文学习》1996年第5期:表述批判,理论批判,方法批判,实践批判), 一篇是王尚文先生的《语文学科的性质之谜》(《语文学习》1996年第11期)。 第二节:关于“人文性一、人文性产生的背景 1、人文主义思潮 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文思想的弘扬 新时期中国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和自由的重视。 2、儿童本位课程观 反思“儿童生活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儿童哲学(特有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语 言方式) 《我的老师》贾平凹 3、现实社会的精神危机 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 4、上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 1997年11月《北京文学》 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的重要文章 讨论中的重要文章主要结集于: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2、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代表性的文章有: 1、薛毅《文学教育的悲哀》: 文学艺术之所以重要,在于能给予国民以心灵的慰藉,陶冶人的情感,使人与人能建立起一种非功利的精神联系,拓展人的精神空间。 (6)偏了散文,应重视诗歌; (7)偏了峻厉,应重视雍容; (8)偏了写实,应重视写虚; (9)偏了统一,应重视多元; (10)偏了技术,应重视精神。 二、人文性的内涵 语文的“人文性”体现着人们对于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的价值取向和丰富内涵。它至少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 1、语言的人文性,要从“语言即人”的角度学语文。 2、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对人生命、价值、尊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2021范文.doc VIP
- 餐厅6S制作流程.pptx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2 客房预订部服务.ppt VIP
- 北京现代领动_汽车保养手册用户服务指南车辆维护保修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The Beginning-钢琴谱 原调简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双手简谱.pdf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贫困应该带给我们的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 VIP
- 光伏发电+储能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doc VIP
- 交通安全风险评估.pdf VIP
- 隧道注浆施工记录表.doc VIP
- 《现代酒店服务英语》Chapter1 前台服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