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VIP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第2课 李白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慢性格。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3.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李邕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应。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为世人所理解,被人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名句识记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考点演示 诗中“大鹏”这个意象如何理解? 答案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家人迁居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哭晁卿衡》 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就在这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失友之痛。 《丁都护歌》 天宝三年,李白毅然离开长安,开始游历山川,期间,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天宝六年,李白漫游于丹阳横山一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诗,反映纤夫之苦。 《越女词五首(其三)》 诗人李白在年轻时就立下了“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本诗就是作者就途中见闻写下的一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少女的诗,表现了少女的年轻多情、善良美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2)熊咆龙吟殷岩泉(yǐn) (3)水澹澹兮生烟(dàn) (4)忽魂悸以魄动(jì) (5)洞天石扉,訇然中开(fēi) (6)怳惊起而长嗟(huǎnɡ) (7)吴牛喘月时(chuǎn) (8)君看石芒砀(dànɡ) (9)见客棹歌回(zh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求:寻找 (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过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著:穿上 (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5)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饶:多 (6)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佯:假装 3.填空。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