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能力训练6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单元能力训练6(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张可久的两首散曲,完成。
正宫·醉太平
无题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
中吕·卖花声
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两首元曲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表达上的相同之处主要是在语言上的口语化。而不同点在于一个用典,一个未用典。
答案:不同之处:《中吕·卖花声·怀古》,前三句连用三个典故,叹息历史人物、英雄豪杰,最终导致的都是生灵涂炭、百姓受苦的思想。而《正宫·醉太平·无题》则多处设喻,未用一典。
相同之处:二者在表达上都非常口语化,或运用口语式的俗语为喻,或用俚俗的语句,便于尽情地表达作者的嬉笑怒骂之情,更切合元曲小令的本色:通俗易懂,便于在百姓中流传。
.试分析“胡芦提倒稳”“读书人一声长叹”在曲中分别有何作用。(至少答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特殊句子在诗中的作用,也是高考诗歌鉴赏的一个考点。这两句在这两首元曲中起到了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表明作者的观点。可结合作品的主旨来分析。
答案:“胡芦提倒稳”表明了作者愤懑不平之气。反映了作者不甘失足其中又无力回天扭转乾坤,只能佯装糊涂,但求独善安稳了。
“读书人一声长叹”,作者直呼,惊心动魄,真乃千古一叹。作者揭示了这样一个残酷现实,即不管是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中!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稼。
[注]昔涎刺塔:元代的民间口语,大体是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样子。碌轴:用来滚压土地、碾脱谷粒的大石磙。无是无非:没有是非纠葛之意。
.试举例说明这首元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元曲的人物这所以写得生动,和它语言的生动是分不开的。比如,“昔涎刺塔”是元代的民间口语,这个词语在书面语言中非常少见,因而给人一种新鲜感。农村的孩子,往往身体较瘦,肚子凸起,像个琵琶,因此“碌轴上”这一句的描写,就把这个农村少年的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语言生动活泼,有十足的农村情味。曲子写两位捞虾的农村少年撞击西瓜的动作,用了一个“磕”字,相当精彩。它把两个少年廹不及待地要吃西瓜的心情与马虎、随便的生活习惯活画出来了。作者运用了农村日常的口语,使曲子的乡土气息十分浓厚。曲中的三个人物:沙三、伴哥、小二哥,都是当时北方农村小孩的一般称呼,配以“来嗏”这样的口语,就显露出十足的农村情味。
.简要分析此曲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在写完人物的姿态后,宕开一笔,去描写广阔的田野:“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这不仅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荞麦开花,田野里一片白色或淡红色,与碧油油的绿色相映成趣,真是好看极了。这样,作品的农村生活气息就显得更加浓厚,人物活动的环境也就更为典型了。
答案: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太公庄上,杨柳阴中”,这是典型的农村环境。曲中的三个人物,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显得十分可信,十分真实。
语言运用.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与画线句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
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1 新人教必修5.doc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测试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检测题(含解析)粤教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三讲 语句的功能和句式的选择 3-1 语句的功能同步训练 新人教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doc
- 高中语文 第三讲 语句的功能和句式的选择 3-2 语句的功能同步训练 新人教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doc
- 高中语文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 高中语文 第三课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同步练习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 高中语文 第三课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同步练习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 高中语文 第三课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同步练习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新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
- 绿色建筑先行,2025年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引领产业报告.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误诊率降低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docx
- 教育游戏化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消费与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社区团购用户需求与行业生态构建研究.docx
- 中国低空经济2025:航空科普教育市场投资分析报告.docx
- 元宇宙教育平台虚拟现实在生物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25年报告.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数据库融合技术2025年行业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生态农庄旅游市场细分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docx
- 面向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SDN网络智能路由优化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