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同步训练 新人教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同步训练 新人教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同步训练 新人教必修5.doc

10 谈中国诗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精髓(suǐ)       轩冕(miǎn) 锱铢必较(zhū) 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 谛听(dì) 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 窸窣(xī) 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ɡ) D.付梓(zǐ) 寒砧(zhēn) 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dǐnɡ) 答案 C 解析 C项,颦(pín)。 2.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今年,随着雅居乐、东原、恒基三大上市房企项目的陆续启动,     已久的经开区将彻底发力,房地产界一场流光溢彩的盛宴,将在这里摆开。 (2)甘肃省人大常委会8月份完成的草原生态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不但91%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     ,而且每年还以近150万亩的速度扩大。 (3)近日,河南中州大学68岁的退休教授许挺,带着92岁老父亲     全国,免费宣讲孝道的新闻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A.寂静 退化 漫游   B.沉寂 退化 周游 C.寂静 蜕化 周游 D.沉寂 蜕化 漫游 答案 B 解析 (1)寂静:没有声音,安静。沉寂:非常寂静。(2)退化:生物体的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蜕化: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3)漫游:随意游玩。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死亡多日了。 B.凭他的能力,只要他出任主教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球队当前的问题。 C.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恬武嬉,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D.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答案 B 解析 A项,“数见不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B项,“一蹴而就”事情很容易解决。C项,“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D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于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当前,能否改善收入分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C.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担负着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的道德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答案 A 解析 B项,两面对一面,在“经济社会”后加上“能否”;C项,成分残缺,句末加“的重大使命”;D项,否定失当,把“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改成“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二、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 钱钟书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旁人难于意会。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