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沙三中6___10油藏精细描述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doc

油田沙三中6___10油藏精细描述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 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二OO九年三月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 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项目负责人:毛立华 李中超 报告编写人:周金保 赵 磊 李长春 项目参加人:毛立华 李中超 付 洁 赵 磊 周金保 李长春 李 东 何 东 樊孝锋 李 磊 王志宝 崔秀敏 报告审核人:赵良金 熊运斌 单位负责人:邓瑞建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二OO九年三月 目 录 前言 1 1油藏地质开发概况 3 1.1油藏基本特征 3 1.2开发特点 5 1.3油藏开发历程 5 1.4开发现状 10 1.5开发中存在问题 10 2 油藏精细描述 18 2.1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对比 18 2.2构造特征 25 2.3沉积微相研究 30 2.4储层物性参数解释 53 2.5 储层非均质性 71 2.6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95 2.7储量计算 102 3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油藏精细数值模拟 110 3.1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110 3.2历史拟合 112 3.3历史拟合开发指标 119 4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20 4.1新钻遇井水淹状况统计分析 120 4.2各小层的采出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120 4.3小层动用状况分析 126 4.4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128 前言 1、项目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项目从2008年8月启动,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础上(表1),圆满完成了项目预定的目标。 表1 项目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岩心观察描述 6口井500余米 照相 405张 构造图 5张 油藏剖面图 8张 数字化曲线 245口井 单井物性解释 245口井 流动单元砂岩等值图 27幅 流动单元有效厚度图 27幅 砂层组有效厚度图 5幅 流动单元等孔图 27幅 流动单元等渗图 27幅 砂层组砂岩百分含量图 5幅 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图 27幅 水淹图 27幅 油藏工程分析图表 40张 2、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1)对沙三中6-10油藏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精细刻画了主断层及内部小断层的形态; (2)该区为水下扇沉积,沉积相带主要为扇中前缘至扇缘,沉积微相包括沟道、沟道间、席状砂、滑塌沉积及深湖-半深湖沉积; (3)该区沉积物源有两个方向,一是源自东北陈营凸起,该方向为主要物源,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形成的水道砂体厚度较大,延伸较远;另一来自东南的毛岗凸起,由东南向西北延伸,该区物源相对较弱,水道规模较小,延伸较短; (4)该区储层砂体分析表明,主要储集砂体为沟道砂体,其次为席状砂体,其它砂体如沟道间砂体、滑塌砂体较少; (5)在测井曲线数值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物性解释模型,对钻遇沙三中6-10的245口井进行了物性解释; (6)储层物性特征与砂体类型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沟道砂体一般厚度大,物性好,而席状砂则大多物性较差,部分为无效储层; (7)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孔隙非均质性均较强,渗透率变异系数基本大于0.7,在垂向上物性好的流动单元与物性差的流动单元相间分布,孔隙结构属细孔微喉型; (8)以流动单元对沙三中6-10油藏石油地质储量进行了计算,明确了不同流动单元的储量分布特征,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依据; (9)依据流动单元的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储量、储量丰度、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级差、突进系数等将流动单元划分为三类:一类流动单元含油面积大、有效厚度厚、物性好;二类流动单元面积较大、厚度中等;三类流动单元含油面积小、储量及丰度低; (10)通过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油水井生产历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11)采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平面上网格节点长度为40~60m左右,纵向上以流动单元作为模拟层,网格总数为26×120×27=84240个),定量描述了流动单元的剩余油分布状况; (12)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确定了各类剩余油的地质储量及最佳挖潜方法。 3、下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深化总结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2)及时与采油厂结合,消化、修正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成果; (3)协助采油厂针对油藏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明确油藏调整治理思路,编制开发方案; (4)跟踪分析方案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方案部署。 1油藏地质开发概况 1.1油藏基本特征 濮城油气田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境内,地处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