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宣5104139027唐诗宋词中的中秋与明月.docVIP

黄文宣5104139027唐诗宋词中的中秋与明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文宣5104139027唐诗宋词中的中秋与明月.doc

课程: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题目:唐诗宋词中的中秋与明月 姓名:黄文宣 学号:5104139027 时间:2012年7月11日 唐诗宋词中的中秋与明月 【摘要】“银色,月圆,嫦娥兔临飞天。爱恋,忆怀,中秋望月独伤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3天。显然,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此夜,家人团聚共品佳肴;此夜,游子仰天寄托乡愁。 中秋习俗: 中秋赏月:中国大约在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到了唐代中秋赏月、吟诗交往颇为盛行。尽管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但随时代的发展,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大抵上充满了愉悦的气氛。描绘中秋节赏月的古诗词很多,例如,唐代诗人徐凝在《八月十五夜》中写到:“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月圆人亦团圆,正所谓“花好月圆人团聚”,这一夜,家人团聚,在庭院围成一桌,准备好美酒佳肴,吟诗作赋、共叙家常,共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食月饼:关于月饼的来历说法不一,但主要是八月十五月圆如镜, 民间吃圆形月饼以取亲友团圆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 月饼也就成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秋与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中有关中秋,月圆的诗句数不胜数,但大抵上来看有这样一个特点:唐诗中在中唐以前关于中秋节的描写大多是赏月、饮酒、神话故事等,也就是说是节俗、传说、交友、团圆等。气氛大都欢快、欣慰,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节日到来,皓月当空,诗人当人不愿错过佳节,交往会客,饮酒赋诗,好不快意。白居易在《郊陶潜体诗十六首》之一中这样描写“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皎然的《南楼望月》这样描写:“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见盛唐人民生活的安逸、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 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中唐以后国力急剧衰败,在这一时期的关于中秋节到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描写羁旅情愁、社会动荡的诗句。在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中写到:“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漂泊无依的情感。诗前两联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其中“见羽毛”、“数秋毫”两句写得非常好,本应良辰美景,但无奈社会动乱,诗人漂泊无疑愁死满怀,在这团圆之夜却满心愁苦,寂寞空虚只好数秋毫。可见,中秋这个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状况息息相关。 宋代诗人所描绘的中秋节却都不仅仅停留在饮酒赏月层面,相反,他们更多所要表达的往往是“月圆人不圆”,借明月抒发惆怅、思乡之情。我们来看宋代诗人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诗中描写妻子独自,常年的等候让她产生了,夫君随意漂泊,不像明月,便可相见她又怨他像明月,暂满还亏,如同她与夫君的暂聚又别,难得团圆。吕本中常年漂泊在外,与妻子聚少离多。他在远方思念着他的妻子,借之口说出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阅读这些诗篇,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诗人的灵魂。总体上来看,“明月”在唐诗宋词中主要用于表达诗人以下四个方面的感情。 明月之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恬静之美;烟月迷蒙,有朦胧之美; 花月迷离,有典雅之美; 皓月当空, 有纯净之美。写景之诗中,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月光幽美恬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满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天涯共此时”和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诗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旅居在外的游子、征战沙场的士兵常年累月无法回家。月圆之夜,自己与千里之外的亲人岁共享一轮圆月,却无奈不能相见。诗人往往通过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希望明月能将这一份牵挂传达给远方的亲人。另一方面,明月既然代表了团圆,则其就不可避免的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了一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朴实无华的诗句,却道出了无数游子那浓浓的家国之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份期许、一些祝福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