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doc
序
李陀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20 世纪的一件大事,可是由于本世纪
发生的大事实在太多了,这件事就给比得显着不够重大。诸如
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垒,老殖民主义体系
的瓦解和新殖民主义的形成,以人类登月为标志的对宇宙空
间的开拓,还有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网络时代”的来临等等,
似乎哪一件都比大众文化重要。有人会认为MTV 比探测火
星对人类生活有更大的意义吗?如果有,大概也很少。但是,
这两件事究竟哪个更重要,其实是可以讨论的。只要想一想,
当前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是沉浸在MTV 构成的音
像梦境中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美丑对错的价值观念,从
而以这样轻松快乐的方式确立自己与当代社会秩序和体制的
关系;再想到毕竟这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是未来地球的主人,正
是他们要在将来决定人类对外空间包括对火星的态度,那么,
说MTV 比火星探测来得更重要,这难道不是可以理解的吗?
可惜这样想问题的人不是很多。特别是在知识界和理论
界,对大众文化的轻视是非常普遍的。只要看看大学里的学科
建制,再看一下人文领域中有关的大学教材,我们就能很容易
明白,大众文化这事不仅和当代大学教育没什么关系,而且完
全没有能够进入大学课堂的意思。换句话说,以大学体制为象
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
征的现代知识体系,根本上拒绝大众文化成为人们认识当今
社会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对象,更不必说把大众文化研
究看作是现代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无论对那
些大学教材的编纂者来说,还是对在课堂上讲授高头讲章的
教授们来说,这真是个讽刺:他们的学生们在书本上读的是李
白和莎士比亚,课下却痴迷三毛和好来坞。问题是,凡对今天
大学生的生活多少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种痴迷不是简单
的课余爱好,不是纯粹的娱乐消遣,而是另一种不见于课程表
却更重要的课程。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尽管有考试制度作为
支持,学生们从正式课程上学的东西,是否会比他们在这种业
余“课程”上所学更多?(当然,从中到底学得了什么知识,这是
另外一个问题。)说起来,学者和教授们都不知道这些情况吗?
当然不是。我相信他们对自己的学生的状况比谁都清楚。但
是,不能想象他们由此会调整课程表,把对时装表演的研究搬
上课堂。这里显示了知识界对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研究的根
深蒂固的轻视。\
知识界和理论界如此轻视或漠视大众文化以及对大众文
化的研究,当然是有很复杂的原因的。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
“高雅文化”对文化领域的主宰,“小众”对“大众”的不平等关
系,“文化精英”们对知识经典化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等等,都对
把大众文化研究赶出理论的伊甸园起着重要作用。好在近几
年发表的一些有关大众文化研究的讨论中,对这些问题都已
经有所涉及,此处就不再多说,但为了强调大众文化研究的重
要性,为了让包括知识界在内的更多的人放弃偏见,更多地关
注并介入这个领域,我想有两个问题还要特别说明一下。
第一个问题,许多人顾名思义,把“大众文化”等同于以往
序3
历史上出现的通俗文化或是民间文化,这是个很大的误解。大
众文化研究所分析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主要是
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往往必然地与当代资本
主义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
化商品的文化形式。不过要强调的是,说它是“文化形式”,并
不能从我们过去习惯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因为这种文化形式
除了必然地与大工业结成一体之外,还包括着创造和开辟文
化市场,以公司规模的行为去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尽快获取
最大利润等经济行为。这使得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
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MTV 、营
利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等等,不仅构成大众文化的
主要成分,而且成为只有在买和卖的关系中才能实现自己文
化价值的普通商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文化不仅是现代工
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达后的产物,而且是当代资本主义在文
化上的一大发明,它从根本上改造了文化和社会、文化和经济
的关系。与传统的文化形式相比,大众文化具有一种赤裸裸的
商品性,它也不打算掩盖自己和资本的关系―通过能够大
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的消费,它不但想多赚钱,还要像其他商
品生产一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这样,传统的文
化与经济的界限被完全打破,两者之间的分界变得含糊不清,
人们已经很难辨别哪些是纯粹的文化行为,哪些是纯粹的经
济活动。但正是这种兼有文化和经济两种性能的特殊品格,使
得大众文化比起传统的文化形式,就更容易进入普通大众(尽
管在不同地域和国家,“大众”的内容往往差异很大)的日常生
活。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买一双“耐克”球鞋和买一张王菲的
CD 有很大区别吗?恐怕没有。卢卡奇曾说,一旦商品形式在
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
一个社会取得了支配地位,它就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