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和实现对策研究.doc

隐性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和实现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性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与实现对策研究 卢小宾/王克平 2012-11-26 14:51:10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3期   【英文标题】Restricting Factors and Strategy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作者简介】卢小宾,男,1963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王克平,男,1975年生,山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讲师。山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淄博 255049   【内容提要】 文章在探讨隐性知识共享内涵及其意义基础上,分析隐性知识共享的4个制约因素,提出建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建立隐性知识共享的信任机制、创建实践社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设立知识主管、建立隐性知识共享的心智模式7个对策。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the paper analyses the 4 obstacles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nd points out 7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trust mechanism, practice community, stimulating mechanism, CKO and mental mode.   【关 键 词】隐性知识/共享/对策/咨询公司tacit knowledge/sharing/countermeasure/consulting company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知识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财富。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知识已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知识共享既是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发现,人类知识只有10%可以被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而90%的知识是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1]。因此,隐性知识共享成为咨询企业知识创新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探讨隐性知识共享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分析其制约因素及实现其共享的对策,对咨询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有重要作用。   1 隐性知识共享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隐性知识共享是指将个人或组织中的隐性知识最大限度的显性化,使其转化为易于传播、交流和吸收的知识形式,并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分享,同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2]。隐性知识共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管理环节。这个过程包括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显性化)、传播、反馈、吸收和创新。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知识比喻成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那么冰山中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即为显性知识,而隐藏在海水中的大部分冰山则为隐性知识。(见图1)[3]。因此,实现知识共享,最主要的是推动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而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的咨询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更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根据知识创造活动的特点,在他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SECI)模型(见图2)[4]。(1)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间隐性知识共享,强调花费时间、处于相同的环境等,以潜移默化方式实现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2)外化(externalization):个体到团队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模式,即隐性知识的有效表达,或翻译成能被团队成员易于理解的过程,这是隐性知识大量转移的关键环节;(3)组合(combination):团队到组织的非系统性的显性知识转化为有价值的、复杂的系统性显性知识;(4)内化(internalization):组织到个体,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模式。这四个过程不断联结、循环、发生使个人知识扩展到组织的整体知识,同时又促成其他个人新知识的产生,这样的螺旋形态的知识转换流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5]。   图1 知识冰山   图2 SEC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