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复合磁性材料及应用的关键基础研究.doc

新型纳米复合磁性材料及应用的关键基础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新型纳米复合磁性材料及其应用的关键基础研究 张志东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10年1月-2014年8月 中国科学院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关键科学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制备技术的发展 采用快淬、HDDR结合相分离法、快速烧结制备纳米晶和热变形工艺等多种新工艺和实验手段,探索适宜制备纳米结构永磁材料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硬磁-软磁双相耦合或硬磁相间的耦合,而且实现硬磁晶粒排列取向呈现织构,以求接近或达到理论预期的高磁能积,掌握制备新型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关键技术、获得最佳的纳米复合结构与磁性能,这是本课题的创新性之处。bottom-up化学过程研究相分离与成分、温度、时效的关联性。研究相分离法、热变形工艺等非平衡过程的相形成规律及结晶过程中的晶体学生长特征,相分离的介观结构变化、相交换耦合的结构条件。掌握用上述方法制备NdFeB基、2:17相、新型Co基1:7相等为主体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条件,控制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以获得最佳永磁性能。2、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性耦合机理 3、探索实现纳米耦合的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的硬磁新相和高饱和磁化强度的软磁新相 元素周期表中常温下能够提供强磁性的金属只有Fe,Co,Ni。其中(-Fe磁性最强,其原子磁矩2.2 (B。Fe-Co合金的原子磁矩可提高到 2.4 (B。本项目将采用间隙原子效应来实现最有效的磁性调制。将N、C、H等作为间隙原子加入母合金,基于间隙原子的磁体积效应和化学键效应,改变稀土-铁化合物的电子能带结构和晶场作用。同时,改变材料的磁畴结构,形成硬磁材料理想的180度畴壁的磁畴结构,探索制备新型高性能永磁相。进一步开展间隙原子效应研究,包括电子能带结构、晶场作用计算,为有效地调控材料的内禀磁性提供依据。同时拟把间隙原子效应研究扩展到软磁材料,寻求饱和磁化强度高于Fe-Co合金的间隙型软磁材料,探索新型的高矫顽力兼高磁能积的双相纳米耦合材料。这是本课题的另一创新点。4、高性能及磁体的研究发展制备纳米耦合磁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采用bottom-up化学过程快淬、速凝等方法制备永磁软磁纳米耦合磁粉或磁体,探索新工艺对磁粉性能的影响综合各种方法的特点出简单实用的生产工艺。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出高性能的各向异性磁粉。以此为基础,研究用有机和无机纳米薄膜包覆对磁粉综合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永磁软磁的纳米耦合研究,以期制备出更高磁性能的纳米复合稀土永磁磁粉。最终目标是制备出新型高性能、温度稳定性好的磁粉磁体,为研制更新换代的新型永磁磁体和器件提供。、 化学控制合成具有大联结界面及复合磁光性质的多功能异质复合纳米颗粒,深入理解异质成核生长机理,研究复合粒子的电、磁、光、催化等性质,组元介质间的相互作用、电磁传输,以及异质相互作用对复合粒子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问题。研究交换耦合相互作用等物理现象,研制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如磁光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磁性材料。 6、制备纳米复合结构元器件的关键技术 采用新型纳米复合磁性材料,通过微观组织结构和制备工艺的优化与控制,解决其取向成型、烧结和磁性能控制等关键制备技术,制备小型永磁电机用高性能整体辐向多极永磁环,有效克服目前广泛使用拼接磁环电机磁极波动大、效率较低的缺点,使其磁性性能、极间磁密均匀性和力学性能均高于目前的传统永磁,进一步推动永磁电机向高效率小型化方向发展。 纳米复合软磁材料 关键科学问题: 建立并完善新型纳米颗粒、纤维增强以及两者共同增强的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纳米软磁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软磁性能相互关系。阐明材料的尺寸、非晶纳米晶复相结构与巨磁阻抗效应的关系。研究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磁导率、阻抗和损耗等性能参数,与化学成分、晶格结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磁致伸缩系数、晶粒尺寸及粒度分布的关系。阐明非晶软磁合金的结构演化规律、纳米晶的成核、长大与稳定机制,建立微观结构演化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理论模型。探索提高软磁复合材料使用性能的途径, 尤其是其在高温条件下结构和磁性能的稳定性、材料的蠕变性能等, 奠定软磁复合材料器件设计和使用的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 1、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和软磁性能的新型纳米复合软磁材料制备 建立并完善新型纳米复合软磁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纳米颗粒、纤维增强以及两者共同增强的软磁复合材料。研制成功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和软磁性能的新型纳米软磁复合材料,指标为:500 oC温度下,屈服强度(0.2700 MPa; 磁感应强度20 kG;5000Hz时涡流损耗480 W/kg;蠕变5(10-6 h/r (550 oC, 600MPa, 5000 小时);室温电阻率:40-60 (((cm。建立软磁复合材料高温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