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研究进展.docVIP

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 彭程,车慧,胡晋红*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上海 200433) 摘要:由anti-DNP IgE单克隆抗体致敏、DNFB激发而形成的IgE介导的小鼠皮肤过敏反应模型1983年首次被发现,历经了两相(速发相、迟发相)到三相(速发相、迟发相、超迟发相)过敏反应模型的建立、研究、应用,以及造模方法的优化,使此三相皮肤过敏反应模型逐步健全。三相过敏反应的免疫机制各有不同,现已将此模型应用到过敏反应免疫机理的研究、抗过敏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等方面。 pplication of the Model of IgE-dependent Triphasic Cutaneous Reaction in Mice PENG cheng, HU Jin-hong*,ZHU Quan-gang, LIU ji-yong, WANG Jing, LIU yan-xia (Dept of Pharmacy, Changhai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utaneous reaction in mice was found in 1983,which sensitized with anti-DNP IgE mAb and challenged with DNFB. This model turned into triphasic reaction (IPR, LPR and vLPR) from biphasic reaction (IPR, LPR) .The immunologic mechanism of the triphasic cutaneous reaction was different respectively, which wa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This model had been applicated in some investigations, such as the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of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harmacodynamics in antiallergic drugs and the therapy in anaphylactic disease and so on. Key Words: triphasic cutaneous reaction; anti-DNP IgE monoclonal antibody; animal model; cutaneous reaction. 皮肤过敏性疾病如湿疹、特异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发病率很高,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特别是慢性皮肤过敏反应治疗效果仍欠佳,所以对这类疾病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一个有效的疾病模型对于研究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的药效等至关重要。由anti-DNP-IgE mAb致敏、DNFB激发而形成的IgE介导的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成功模拟了人类皮肤过敏反应全过程。本研究室已对该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1 IgE介导的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 1983年Ray等首次报道[]用抗-二硝基苯酚(anti-dinitrophenol,anti-DNP)IgE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使BALB/c小鼠被动致敏,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在耳部激发,产生两相过敏反应。Katayama等[]在1990年提出可将此作为特异性皮炎的动物模型。1999年Tahara等[]在两相过敏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发现一个更加显著的超迟发的过敏反应相,此即三相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包括速发相(immediate-phase response,IPR)、迟发相(late-phase response,LPR)和超迟发相(very late-phase response,vLPR)。 国外建立的的三相过敏反应模型所使用的anti-DNP IgE mAb均由实验室自制,需要进行EC1细胞系的培养及抽提纯化[],其过程较为复杂且易污染。本研究室刘继勇等[]采用市售的anti-DNP IgE mAb直接注射,同样成功建立了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此方法更加简便易行,达到了相同的致敏效果。具体操作方法为,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anti-DNP IgE mAb,24h后以25μl 0.15% DNFB溶液涂于鼠耳进行激发,小鼠耳肿胀度呈三相变化:在激发后1 h和24 h分别出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