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广州五仙五羊传说流变论析.pdf
广东社会科学 2015 年第5 期
明清时期广州五仙五羊传说流变论析*
罗燚英
[提 要]明清时期,五仙五羊传说与世推迁而被加以重构,其衍化呈现新特点,即将五仙来降时
代改为广州建城之始,并加入五仙祝语,从广州建城时间原点上凸显五仙及五羊神显。同时,明清强
调五仙五羊传说灵异,更多侧重五仙济世惠民的世俗功能。五仙五羊传说世俗化逻辑发展的另外呈现
则是明代文人篇什中吟咏五羊石转多,其所寓含,颇多世情,迟至清初,五仙一变而为五谷神,又与
祈年重谷之俗结合起来。值得关注的是,清代五仙五羊传说与广州流传的贾胡识宝类传说相融合,凸
显出五羊传说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仙羊传说亦见诸西方诸国来华者旅穗笔记。凡此皆是仙羊传说
世俗化程度加深、范围拓广的体现之一。
[关键词]明清 五仙 五羊 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K248 A 1000-114X (2015)05 -0142-09
唐代广州有羊城之名,宋代广州有仙城之谓,明代广州有穗城之称,地名虽小,可以喻大,
①
其中折射出唐代以还至于清代五仙五羊传说之流衍。推本五羊衔谷之说,初有此说,可能时在
南越立国前后,原系南越建国瑞应,南越归汉,几传而后国灭,这一传说自然不为汉史所载,只
在民间流传。裴渊、顾微 《广州记》所载,虽为迄今最早载籍收录此说者,年世渺邈,不能言
其本末,而附会高固,殊与文献所记抵牾,只能取其二三可信者,有疑则阙。降至沈怀远 《南
越志》成,据其道教信仰,对裴、顾之载五羊之说增饰润色,五羊衔谷遂一变而为五仙执秬,
秬为六德之秬,羊成五色之羊,道教色彩彰明较著,虽因仍旧说,其实已为新论。五仙遂成仙羊
之说中心,五仙形象一时鲜明起来,五羊地位退居其次,沦为五仙坐骑。这一角色调整,虽属旧
瓶装新酒的老套,但不可否认,此一安排遂为以后仙羊传说的基本模式。不过,沈怀远将五仙牵
羊执秬系之于任嚣尉佗之时,差近史实,沈怀远谪徙广州,亲涉楚庭,或征之故实,或闻之耆
*本文系2015年度 《广州大典》一般项目 “融摄与交映:近世广州道教区域化研究”(项目号2015GZY10)、
2011年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 “唐宋至明清广州地区道教发展研究”(项目号11226)及2012年度院级战
略课题 “宗教文化对广东现代化的影响”(项目号2012Z0005)的阶段性成果。
142
献,不为无据。
暨之唐代,叙写仙羊之说,基本要素则同,而于其枝节,则呈两歧。《续南越志》大致沿袭
《南越志》之说,因不明六德之秬的道教意涵,据依常论,遂改 “六德秬”为 “六穗秬”,其他
则同。《郡国志》叙仙羊之说则一方面返本旧说,将 《南越志》所云 “五仙执秬”改为 “五仙
负谷”,一方面增益新要素,将五仙骑羊负谷之说一转而系为滕修治广瑞应。唐代仙羊之说更重
要的发展则是仙人骑羊入主城隍,需要指出,载录此说的裴 《传奇 ·崔炜》构拟故事情节时
铏
又将仙羊与任嚣、赵陀相勾连,虽无明文可证裴 将仙羊之说作为南越立国符瑞,而由传奇可知
铏
仙羊与任嚣、赵陀高度关联,此一推论,虽不中,亦不远。五代十国时期,仙羊传说的发展又与
区域政治的形势发展联系起来,仙羊传说增加羊化为石的灵异情节,虽然不免有故弄玄虚之嫌,
对南汉立国而言,足为作为其接受天命之祥瑞。总体而言,唐五代的仙羊传说中道教化色彩更为
显著。
洎乎宋代,仙羊之说大致因循唐五代之旧说,在具体细节上则略有变异,主要体现在对五仙
所执之物稍有增饰,如乐史 《太平寰宇记》、张劢 《广州重修五仙祠记》、王象之 《舆地纪胜》、
方信孺 《南海百咏》均载五仙各持谷穗、一茎六出,而蒋之奇 《广州十贤赞》则云五仙手执五
谷,一茎六穗。六出本指花为六瓣,与六穗本来不同,不过细绎上举诸书,可将六出与六穗可略
②
为等同视之,同可视为嘉禾之米,应是时和所致 ,与地方官员施政允洽暗相呼应。另外值得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