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风雨历沧桑 信息时代谱新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秩风雨历沧桑 信息时代谱新篇.doc

八秩风雨历沧桑 信息时代谱新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八十年回顾与展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2日 07 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校门 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共有教员6人,训练报务员12人,机务员5人。图为部分教员和学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沿革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而又焕发着青春风采的大学。2011年金秋时节,学校迎来了八十周年华诞。八十年栉风沐雨、新世纪砥砺前行,如今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朝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阔步前行。 一个传奇,开启八秩西电辉煌 “1931年1月,我调到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是第一期学员。……训练班由王诤同志负责,毛主席经常到训练班看望大家,讲革命传统,上政治课。……通信学校一直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在红军总部身边成长。”中共上海市委原第二书记胡立教在《参加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前后》中深情地回忆到。 1931年1月的江西宁都,岁值冬末、春意萌动,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开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正式开始授课,这一期的训练班共有12名学员,除胡立教之外,其他的11人分别是:李赤华(女)、李建华(女)、曹丹辉、钟贞一、温亮彰、李立田、骆炳林、吴慕林、周淼、肖英和钟佩兰(女)。这个培训班,既是人民军队通信教育史的开端,也是今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立之始。 追溯当年这个无线电培训班的创立,不得不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建者、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学校首任校长王诤。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任命的我军第一个无线电台的队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授中将军衔。 在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北侧宁静优雅的花园里,王诤的铜像静静地矗立着,老校长一如八十年前那样,默默地注视这个他亲自创办,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知名高等学府。 无线电训练班——八十年前的这个传奇,开启了今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辉煌与荣耀。2011年丹桂飘香之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5234名本科生、2973名硕士研究生和310名博士研究生拿到了印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字样的校徽,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名成员。 从第一期12名学生到每年8500余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无线电培训班”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八十载春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伴随着共和国的前进脚步,书写了我国民族电子工业从无到有,逐步走向发展壮大的一条奋进征程——它的创立,应运于中国革命战争对电子信息技术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它的发展,与人民军队的电子信息化血肉相连,为国防建设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壮大,肩负着振兴中国民族电子工业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开展电子与信息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国家“211工程”建设、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隶属于教育部。学校建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4000亩,学校现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陕西省电子工业研究院、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 一段征程,打造西电铮铮铁骨 从“江西瑞金”辗转“陕西延安”,从“河北获鹿”移师“塞外张家口”,再从“张家口”迁址“古都西安”;从“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到“延安通校”,从“延安通校”到“华北电专”,从“华北电专”到“西军电”,从“西军电”、“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隶属中央军委、军委三局、华北军区到通信兵部、国防科委、六机部、四机部,再到电子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 这是一段西电人80年奋斗的足迹,也是西电人书写的一段永载新中国通信史册的难忘征程。校址变迁、校名更替、隶属变化,但恒久不变的是西电人服务革命需求、服务国防建设、服务信息化发展的雄心和意志,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品质与风骨。 回顾建校史,西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 1931年至1958年——诞生与成长阶段。从长征路上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军委工校”的燎原之势,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培养了革命战争急需的通信人才,产生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李白等无畏的战士,成为我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