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学理论前沿与实践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历史学前沿理论 1、年鉴学派 代表性人物:费弗尔、布洛赫、布罗代尔、勒高夫、拉杜里 分期:以194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区别较为明显。现在可称之为第三期。 基本观点: 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必须放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加以认识,历史学家不能运用历史进步这一先决条件来衡量和选择历史事实,否则就容易歪曲事实,削足适履。 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是那些在长时段中活动的因素,由大众的生活所组成,包括他们的食品结构、身体状况、衣着服饰、品味爱好、生儿育女和社会地位。因此,年鉴学派着重搜集人口和经济的材料,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对历史进程的长时段认识。对这些材料(主要是数据)的计量分析、计算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由此,他们成功地把历史学变成为一门社会科学。 2、后现代理论 最先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是在建筑及艺术领域,由于对现代的光滑平顺的建筑不满,出现了反对既有形式为主的建筑。从建筑结构走向对西方认识论的质疑,逐渐推及到主客二元对立及对精神物质对立的怀疑,对语言的不确定性及客观存在性的质疑,又走向文学批评,最终由文入史。 因此,后现代史学认为现代史学就是在这些现代观念下,来清理和书写历史的,这与文学写作并无不同。可以说,文学是在创造(Invent)故事,而历史只是在发掘(Find)故事;文学在想像中写,历史则是在资料中编。 后现代史学认为,历史只是“文本”对过去的描述。海登·怀特说:“我们所谓的历史,其实是借助一类特别的、写作出来的话语而达到的与过去的某种关系。”就是说,历史不等于过去,而是写作出来的话语,而且必须先写出来才能被阅读,通过阅读现代人才能与过去发生关系。就此而言,历史与文学一样,并完全可以由文学理论来诠释。文学、历史的界限模糊而不分明。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感情、思路方法、政治时势等因素,也包括历史资料的欠缺、丢失等,历史真相的叙述总会受到影响。完全讲历史叙述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是不可能的,可谓“不在场的阴影笼罩着在场的”,“过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很大。这是后现代史学重视的文本的重大意义,是他们对历史的“洞见”。 文本的突出,揭示了话语的权力,揭露了所谓“真实的历史”背后可能隐藏着不真实的想像和权力。理性是不可靠的,借助理性构建起来的“宏大叙事”也是不值得相信的,它对历史因果关系的解释下面,隐藏了某种政治和理念。如作为概念的“国家”。在后现代史学看来,虽然国家是历史性的政治共同体,但是否就一定是天经地义的?“中国”是否就一定能和中华民族、中国文化重叠重合,成为民族、文化的代名词?多民族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算是什么国家? 国家如此,“爱国”还能天经地义吗?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认为国家只是被语言建构起来的“想像的共同体”,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不过是被后来的爱国歌曲、政治宣传、历史传说等建构起来的,互不相识的人,如何可能互相认同为一个民族国家? 同样,“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性概念?由此引申,便是该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乃至“汉奸”?如岳飞,如施琅? 由此可以看出常识与历史的联系。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还会发现很多已经成为常识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如同黑格尔所说,也是“很不健全的”,需要逐步改善。 通过举例,看看我们一般认为的常识中间蕴含了怎样的历史观念,以及这些观念曾经是如何的不真实,现在又是如何逐渐完善、走向真实的。 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如此的简单明了,言简意赅? 如果稍加考察,可以发现,这种理论出自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而毛泽东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否定资产阶级专政的可能,认为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一逻辑架构中,关于近代史的叙述不过是为了这一政治目的服务。 40年代出版的正本与伪装本 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史学界逐渐摆脱政治因素,从历史原因分析近代史进程,形成新成果,如: 借鉴美国学者费正清“挑战与回应”的观点,从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社会的挑战来分析; 传统——近代化理论:蒋廷黻; 中国中心论:柯文认为近代中国自有其发展轨迹,而且除了军事外,经济上并不落后。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表示接受苏联的理论模式,40年代末,更是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干部和知识分子必修的政治及历史读本。当时大部分历史学家,如翦伯赞、范文澜、郭沫若、侯外庐,就是在这种理论框架下进行历史研究的,并且依据这种理论编写各种教材,教育学生。这一理论也就成为国内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而作为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被国人普遍接受。 伴随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而复活的历史人物,除了黄帝还有郑成功。 1903年,蒋智由就当时出现的“古人复活”现象举上述二人为例,关于郑成功,他说: 又若郑成

文档评论(0)

hushuidh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