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理血剂 一、含义 凡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证或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是其理论依据。 二、适应证 由于活血化瘀剂具有促进血行、消除凝滞、攻逐瘀滞的功效,因而适用于血行不畅及各种瘀滞内停之证。止血剂因有制止出血,防止血液流失的作用,故而用于出血诸证。 三、分类 理血剂以调理血脉为称,按其作用,有补血、凉血、活血、祛瘀、止血等治法,其中补血、凉血已见于补益、清热剂,本章主要分为活血祛瘀与止血两类。 四、注意 1. 辨明是瘀血证还是出血证,并探明其病因,分清寒热虚实、标本缓急,酌情选用相应治法,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 逐瘀过猛或久用逐瘀,易于耗血伤正;止血过急,易致留瘀。故在使用理血剂时,常辅以扶正、活血之品,使祛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 3. 注意活血剂的剂量及使用禁忌。活血祛瘀剂能促进血行,性多破泄,因此用量不宜过大,做到中病即止,勿使过剂,若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第1节 活血祛瘀 1.适应证:适用于各种瘀血证。如蓄血、半身不遂、胸腹诸痛,以及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等。症见刺痛有定处,舌紫黯,或有紫点与紫斑,腹中或其它部位有肿块,疼痛拒按,按之坚硬,固定不移等。 2.组方特点: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方。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配以理气药以行气活血。此外,还应据其寒热虚实,酌配相应的药物,如兼寒者,配以温经散寒药;瘀血化热者,配以荡涤瘀热药;瘀久正虚者,又合用补养气血药。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血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等。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方歌】桃核承气桂硝黄,甘草共煎疗如狂, 下焦蓄血少腹结,破血下瘀功效良。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方解】 【配伍特点】 1.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并举,下瘀泻热,瘀热共除; 2.温清同用,清中寓温,相反相成; 3.药后微利,使邪有出路。 【辨证要点】 1. 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并举,下瘀泻热,瘀热共除; 2. 温清同用,清中寓温,相反相成; 3. 药后微利,使邪有出路。 【典型病案】张某,男,52岁,干部。上午11时突然左下腹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欲大便不通,欲小便滞涩短赤窘痛,坐卧不安,状如发狂。检查:体质肥胖,舌质红,舌苔黄腻,左下腹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无反跳痛,左侧腰部有叩打痛,脉象弦数。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5~10;腹部平片:左侧输尿管中段可见3㎜~5㎜大的致密阴影。中医辨证:湿热蕴久,热壅血瘀于下焦,则见少腹拘急,湿热煎熬尿液结为砂石,阻遏尿路,出现溲少赤涩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蕴结于里之象。治则:泻热祛瘀,兼以通淋。方药:桃核承气汤加减。 桃仁10g,大黄15g,芒硝15g,桂枝10g,甘草10g,石韦10g,金钱草10g。水煎服,1日2次服。 服药1剂大便通畅(已4天未排便),疼痛随之减轻,用上方大黄改10g,芒硝改10g,连服3剂,排出1块米粒大小的结石,疼痛完全消失。腹部平片:阴影消失。[田元祥,等.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蔡鑫培医案.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454]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方歌】血府逐瘀枳桔膝,桃红四物柴草齐, 活血化瘀兼行气,胸中瘀痛最相宜。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 【配伍特点】 1. 气血同治: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 2. 活中寓养:活血不耗血,行气不伤阴。 3. 升降同调:彻上通下,使气血升降和顺。 【辨证要点】本方用于胸中血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典型病案】王某,男,11岁。高热持续1月余,最高体温达42℃,经各种抗生素退热药治疗未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