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钩端螺旋体病- 2013.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 钩端螺旋体病- 2013.ppt

4 、 肾衰竭型 5 、脑膜脑炎型 [治 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强调卧床休息 2、物理降温 3、补液、加强支持治疗 4、护理 [入院治疗] 二、抗菌治疗 1、青霉素(首选) 起病三日内开始使用,剂量160~240万单位/ 日。疗程5~7天,首剂用量宜小(40万单位)或加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500mg/次VD或地塞米松5~10mg VD,以避免发生赫氏反应。 赫氏反应(Herxheimer) 部分钩体感染病人在应用杀菌类抗菌素(如青霉素)后2~4(1/4~6)小时发生,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续1/2~2小时,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反应之后病情恢复较快。但部分病人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性出血。 其机理与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 2、若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霉素、白霉素。 3、近年尚有采用咪唑酸酯治疗,成人首剂1g ,以后0.25 ,一日4次。 三、循环衰竭的治疗 按感染性休克抢救。 三、对症治疗 1、黄疸出血型 1)护肝治疗 2)止血治疗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肺出血型 1)镇静、卧床休息 2)抗生素治疗 3)大剂量激素 4)控制心率 3、肾衰竭型 1)利尿 2)限制如水量,稳定内环境 3)透析治疗 4、脑膜脑炎型 1)脱水 2)降温 3)激素治疗 四、后发症的治疗 1、后发热 无需治疗 2、眼葡萄膜炎 散瞳+激素 3、闭塞性动脉炎 1) PG 40-80万U im Bid*2W 2) 泼尼松 30mg Tid 3) 血管扩张剂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1、灭鼠。 2、管理好家畜。 3、隔离病人,消毒处理排泄物。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改善受污环境,搞好卫生、消毒。 2、穿靴戴手套,避免接触疫水。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疫苗接种(保护率95%) 2、药物预防 1)多西环素 0.2 口服 QW 2)高度怀疑者, PG 160万U im Qd*2-3d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疫水接触 人群易感性--- 青壮年、儿童 流行特征 --夏秋季6-10月 总结: [发病机制] 钩体败血症 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寒热酸痛一身软,眼红腿痛淋结大。 一 感染中毒型 (流感伤寒型)早期临床表现 二 黄疸出血型 三 肺出血型 四 肾功能衰竭型 五 脑膜脑炎型 特异性检查 血清凝集溶解实验:1:400。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升高。 钩体DNA探针杂交,PCR检测,血中的钩体DNA。 治疗 青霉素(首选) 出现下列情况,使用激素 黄疸出血型 肺出血型 肾功能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赫氏反应 谢谢 *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内科 陈长虹 主治医师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P214 概论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与猪为主要传染源,早期临床表现为钩体败血症,中期为肝、肺、肾、脑脏器损害,后期可有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重者可因肾衰或肺出血死亡。 [病原学] 1、呈细丝状,12-18螺旋,长6-20um,两端有钩,有穿透力。由菌体、轴丝、外膜组成,外膜有抗原性。 2、28-30 ℃,有氧生长需要1周,存活1-3月,对寒冷、干燥、各消毒剂敏感。 复杂,不同的血清型、血清群(不同的血清型有共同抗原)。国际上有23群,269型。我国19群75型。常见有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七日热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秋季热群等。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探针分类鉴定。 抗原结构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人作为传染源可能性小。 黑线姬鼠-南方稻田型的主要传染源,携带菌群为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流感伤寒群 猪-北方钩体病雨水型和洪水型的主要传染源,携带菌群为波摩那群、黄疸出血群、犬群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1、以直接接触、疫水接触为主。 2、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3、经污染的羊水、胎盘、脐带血传播。 人群易感性 1、普遍易感,青壮年、儿童、孕妇、城市人员更易感。 2、同型免疫力较持久,部分型别有交叉免疫,可再次感染。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高(60%) 流行特征 夏秋季、多雨季、热带 钩体——皮肤——血流淋巴——毒素——钩体败血症 多数 早期临床表现 组织器官——少数, 肝、肺、肾、脑损害,功能紊乱。 1.病理损害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损伤 2. 毒素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发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