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中药的基本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中药的基本知识.ppt

3.证侯用药禁忌 属于辨证错误或错误用药。 4.服药禁忌 温热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品;寒凉病忌食寒凉生冷之品。 服人参忌食萝卜; 服鳖甲忌苋菜等。 (三)中药用量 1.药性: 药性平和者,用量宜大;药性峻猛有毒者,用量宜小。 质轻的用量宜小;质重无毒的用量宜大。 贵重药物用量一般宜小。 2.配伍:单方、复方中的君药用量宜大。 3.剂型:汤剂比丸散剂用量大。 4.病情: 病情轻,病程长,病势缓用量宜小; 病情重,病程短,病势急用量宜大。 5.体质: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 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 6.年龄:一般老人、小儿的用量较小。 7.其它:个体差异、地域及季节。 (四)中药煎服法 明·李时珍:“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正确煎煮中药十分重要。 ----直接关系其临床疗效。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煎药法 (1)煎药用具 最常使用的是有盖的砂锅。原因为: 化学性质稳定 受热均匀 价格价廉 严禁使用铜、铁等器具。其原因是: ⑴其氧化物或盐类本身就是中药,分别具有特定的药效,用之恐与病情不合。 ⑵中药大都含有丰富的鞣酸, 可与这些金属离子生成鞣酸化合物,轻则降低药效,重则产生有毒物质。 (2)煎药用水 水质:纯净,如自来水、井水等都可选用。 水量:一般以冷水漫过药物一寸左右为宜。 (3)浸泡时间 以浸透药物为原则,一般以0.5~1小时为宜。 原因是: 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 可以缩短煎煮时间。 (4)煎药火候 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 武火 文火 (5)煎煮方法 一般煎法 特殊煎法 一般煎法 武火急煎 解表药 清热药 文火久煎 补益药 毒性药 特殊煎法 ①先煎 ②后下 ③包煎 ④另炖或另煎 ⑤烊化 ⑥溶化 ①先煎 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石决明、代赭石等。 毒性较强的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等。 ②后下 芳香类药,如薄荷、砂仁等。 ③包煎 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粘锅焦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辛夷、旋覆花等。 ④另炖或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 如人参、西洋参等。 ⑤烊化 胶质、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 ⑥溶化 有些不宜煎煮且易溶的药物,如芒硝、朱砂等。 注意事项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免药性挥发,降低药效; 药物煎糊后必须弃去,万万不可加水再煎服用。 2.服药法 (1)服药时间 (2)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 病在胸膈以上,饭后服;反之饭前服。 补益药、驱虫药、泻下药空腹服; 对胃有刺激的,饭后服; 安神药睡前服。 (2)服药方法 一般汤剂每日1剂,分2-3次服。 丸、散、膏、酒剂,一般日服2~3次。 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趁热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丸散剂宜温开水吞服。 思考题 什么叫四气、五味? 什么是中药毒性?造成中药中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中药的配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背诵“十八反”。 中药的特殊煎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煨:用泥或纸包裹药物,在草木灰中烧至泥或纸发焦为止,现常指用锅炒黑。 烘:用烤箱烘干。 (4)水火共制 蒸:将药物放入笼内或桶内利用蒸汽加热。 煮:将药物与清水或液体共同加热。 潬: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几下,迅速取出。 淬:将火中煅红的药物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 中,使之酥脆。 发芽 发酵 制霜 (5)其它制法 二、中药的性能 指中药的基本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一)四气 (二)五味 (三)升降沉浮 (四)归经 (五)毒性 (一)四气 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热证 寒证 寒凉药 温热药 (二)五味 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主要是根据味觉而来;或是根据临床治疗反应而来的。 1.辛 “能散、能行”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发散-解表药 如麻黄(辛微苦温)、桂枝(辛甘温) 行气-理气药 如香附(辛微苦微甘平)、枳实(苦辛微寒) 活血-理血药 如川芎(辛温)、红花(辛温) 治疗表证、气滞证、血瘀证 2.甘 “能补、能和、能缓”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的作用 补益药-如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