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氮)抗菌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含铜(氮)抗菌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含铜(氮)抗菌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抗菌、防菌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的病 毒感染事件接连发生,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抗菌不锈钢这一新型钢种应 运而生。抗菌不锈钢应用领域广泛。高性能、多功能的抗菌型不锈钢始终是人们研 究开发的目标。从这个目标出发,本文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先进 的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工具,对含铜(氮)抗菌不锈钢进行了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本文的主要结论归纳为: 利用高分辨电镜与碳萃取复型技术对含铜铁素体抗菌不锈钢中抗菌相粒子的组 成和生长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抗菌相97%为铜,其余含有少量的锰和铁元素,其 成分和结构上接近单质的铜;该抗菌相与铁素体基体主要存在(111)£cu//(110)小F。的取 向关系,近似存在(1 错的复杂多层结构,且通过片层的沿长度方向的扩张沿tlll】}cu和【11’】川。方向长大。 铁素体抗菌不锈钢中抗菌相的这种生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铜在钢中沉淀析出 理论。 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热轧板在时效过程中,抗菌相的析出过程受扩散机制控制,‘ 抗菌相的临界析出温度接近850℃,最佳析出温度区间为750.800。C。抗菌相尺寸越大、 析出数目越多,则抗菌性越好。此外,欲获得优良的抗菌性,抗菌相的析出量不应 小于0.5%。在750.800。C的温度区间进行60分钟时效,抗菌相的体积分数可近似表达 为时效时问,的线性方程ln上:上万,占。:r,t一一1万16。;.该模型对于抗菌相尺寸和 。 ‘ 。 l—f 4 3 体积分数的控制以及时效工艺的调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利用EBSD对含铜铁素体抗菌不锈钢表面上的抗菌相进行了分析。试验发现,抗 菌相主要分布在具有Goss([101]//法向)取向的铁素体晶粒内部,这是因为抗菌相 要取向的晶粒增加。由于铁素体基体中的抗菌相方向性析出,冷轧变形同时也引起 表面抗菌相析出数量的下降和其形貌的改变,使得冷轧后的抗菌性稍有下降,但耐 蚀性得到改善;8009C时效90分钟后,冷轧后的抗菌性亦可达至1199.9%以上。 试验结果表明,氮可同时提高含铜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和耐蚀性。热力 学计算结果揭示,氮提高铜的活度系数,其关系式可表达为: 是无限稀多组元合金中铜的活度系数,氐是氮的摩尔浓度。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较 高浓度的氮使铜组元在抗菌相和奥氏体两相中分配的自由能差增加,使铜在抗菌相 中的偏聚程度增强,从而促使更多的铜从奥氏体中析出,提高了钢的抗菌性;同时, 氮在表面富集,提高了耐蚀性;该钢种时效时间短,抗菌性明显,耐蚀性改善,便 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并预示着开发新型的含氮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将是今后抗菌不锈 钢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含铜(氮)抗菌不锈钢,抗菌相,组织,抗菌性能,耐蚀性能 ANDPREOTERTIESOF MICROSTRUCTURES ARINGANTIBACTERL~L COPPER(NITROGEN)一BE STAI小儿ESSSTEELS ABSTRACT rises withthe to The consciousness along livingquanlity.Due people’healthy improved thewidefatalinfectionincidents inrecent stainlesssteels happeIled years,antibacterial were andhavemettheraised awarenessof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