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横组合性的隐喻和纵聚合性的转喻.doc
横组合性的隐喻和纵聚合性的转喻
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关键词: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 文学
一.隐喻和转喻
1.隐喻:
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特殊方式用在特殊场合的特殊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 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颖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amp;Turner 1989)。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 We are at a crossroads in our life.
b. You’re off the track
c. There is no way back
d. Our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e. We may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f. She gave her life a new direction. (转引自Feyaerts 2000)
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 is a journey ”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这是一种结构映射。其本体映射是:旅行者――某人,旅行目的地――生活的目标,关键时刻――十字路口,已行距离――人生的过往。本体映射是静态的,意义的生成与理解需要靠逻辑知识映射来完成。
利里曾说过:“所有的知识最终都根植在隐喻式的感知和思维中”。这就是说人们以隐喻的方式认知世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显,所以在语言中的隐喻最能反映人类的认知规律。而作为修辞格的隐喻,在语言中使用地非常普遍,它的实质是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或许我们可以做如此“类推”:因为人类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隐喻式的,语言中的隐喻不过是隐喻思维的外在表现,所以隐喻性思维方式决定了隐喻性语言必然存在。
2.转喻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隐喻一直占据显赫地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转喻(metonymy)就往往被忽视。Raddenamp;Kovecses(1999)却强调说,转喻更具本原性,声称语言本质上是转喻的,转喻甚至比隐喻更普遍。Barcelona(2000)说在许多甚至所有情况下,转喻是隐喻映射的基础。
传统观点对转喻的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 that consists in using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something else, with which it is associated; use of one word for another that it may be expected to suggest. (Webster’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关于转喻关系的图式表征,普遍接受的观点是A指代B,并把转喻分为九类:①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所指事物,②用工具代替动作的实施者,③用容器代替其中的内容,④用人名代替著作或产品,⑤用人体器官代替其功能,⑥用人或事物代替它的特征,⑦用具体代替抽象,用抽象代替具体,⑧用材料代替制成品,⑨活动的场所代替事物和人.
但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口语交际:打电话-部编版(9)(共12张PPT)-语文一年级下册课件.ppt VIP
- Unit3LivingLegendsReadingandThink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docx VIP
- 一年级下册语文 口语交际 打电话 课件(共12张PPT).pptx VIP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学习内容提纲.doc VIP
- DLT441-2004《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pdf VIP
- 五年级美术《为作文画插图》.ppt VIP
- 2026届新高考物理冲刺复习“配速法”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pptx VIP
-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docx VIP
-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铁路路基边坡病害及处理措施.docx
- 2025年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选择题》专项练习题(共4组,附答案)(必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