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地方·女性·人心.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地方·女性·人心.doc

论地方·女性·人心   论文关键词 地方 女性 人心 生态批评      论文摘要 在生态批评理论中,地方、女性与人心具有某种天然的同一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作为批判的视点,使作品在深层次上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希望借此为现代人找回那种清冽、干净的感觉,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Fury)(以下简称《喧》,发表于1929年)问世至今已经整整80个年头了,却总也解读不尽。重新进入《喧》的世界。这一次它带给我最直接、最强大的震撼莫过于其中透射出的强烈的生态人文主义情怀和深刻的反思、批判精神。这里不妨从生态批评的视野揭示文本潜在的意义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提供另一种独特的解释,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后现代的生存启示。      1、地方      福克纳曾经说过,南方“是美国唯一还具有真正的地方性的区域,因为在那里,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仍然存在着牢固的关系。在南方,最重要的是,那里仍然还有一种共同的对世界的态度,一种共同的生活观,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地方”在福克纳那里就是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故乡”这个语汇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美学意义:故乡是一块自然环境,是天空,大地,动物,植物,时光,岁月:故乡是种群,是宗族,是血亲,是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邻里乡亲:故乡是生命的源头、人生的起点、立足的根基:故乡又是一个现下已经不在场的、被记忆虚拟的、被情感熏染的、被想象幻化的心灵境域。   福克纳自五岁起随家由出生地新奥本尼搬入奥克斯福之后。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喧》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个密西西比北部小镇上的故事。康普生家是居住在约克纳帕塔法县首府杰弗逊镇上的名门望族。他们曾有过显赫的过去。祖上出过一位将军,两位州议员:如今家中原来拥有的广阔田园已被卖光。成群的黑奴只剩下一个厨娘和一个半大的小厮:猪圈和牛栏都空了,东倒西歪的马厩里养着一匹老马:儿子上学也只能靠变卖田地交学费:女儿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沦为风尘女子:破败的大宅子里,康普生先生整日酒不离口。说一些悲观厌世的风凉话,康普生太太自私、冷漠,只会不停地呻吟、唠叨;--儿子杰生沉迷于呵斥怒骂,白痴班吉则在哀号着他那莫名的痛苦。整个作品描画了一幅末日来临的、充斥着绝望、混乱的图景。乍一看去,的确难觅乡土人情的踪迹。但是,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幅“黄昏”(《喧》最初的名字就叫《黄昏》)世相发生的特定背景。   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福克纳的记忆里南方是和谐的:“这片土地,这片上帝赐予的得天独厚的美国南方,它有森林向人们提供猎物,有河流提供鱼群……”在这里,有教堂悠扬的钟声,星期六热闹的集市,有广场上入迷地听故事的孩子、闲聊的人们,有狩猎的乐趣……这就是南方。享受着优雅、闲适、平静的生活,是福克纳梦中的家乡。   但是,南北战争带给南方的打击是致命的。对于福克纳这样一个生于南北战争之后的南方人,特别是南方名门望族的后裔,这种切身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的:经济上的优势随着北方工业的崛起而消失:具有农业文明色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来自工业文明的侵袭。小说中马戏团南下演出,现代的价值观便随之输送到南方这片平静的土地上:康普生家的土地一寸寸地被征为商业用地,高尔夫球场的建立。象征了南方传统的领地在不断缩小,南方人被逼入愈加狭仄的生存空间:一直为南方人所珍视的尊严、价值、道德、信仰逐渐消逝了。诚如瑞典科学院院士古斯塔夫·哈尔斯特龙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指出的,“摆在南方人面前的是工商业及机械化、标准化的生活模式。他们对这种生活既感陌生又充满敌意,福克纳的小说深入地描写了这一过程。对这种痛苦他自身也有体验并且感觉强烈。”   “故乡”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黯淡了,就像日落后的晚霞,正在融入无边无际的夜色。家庭、邻里、村社等关系纽带被割断了,人们不再讲情与义,只讲利与欲:优雅、恬淡、宁静的生活没有了,生活中只有喧哗与骚动。失败的耻辱、战争的苦难、历史的重负成为南方人挥之不去的创伤性记忆,乡土观念沉潜为南方人的集体无意识。可以说。福克纳的《喧》是在最大程度上将这种对故乡的集体无意识和当代人的精神荒原状况文本化了。《喧》中的昆丁,便始终生活在往昔荣誉的光环下,现实的一切让他充满焦虑:他内心空虚,看不到一丝希望,寻觅不到生存的意义,只能以自杀来结束虚妄的生命:杰生可以说是这片荒原的产物,他反复无常,冷酷无情。只会嫉妒、怨恨、挖苦、伤害所有的人,把自己的不幸归于家庭,并以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杰生和昆丁,一个是欲火如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