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诱的特点 某些化学药物的诱变作用是有特异性的,即一定性质的药物能够诱发一定类型的变异。 利用化学药物进行定向诱变。 化诱物质的种类与作用机理 烷化剂:甲基磺酸乙酯[EMS,CH3SO4(OC2H5)]、硫酸二乙酯[DES,SO2(OC2H5)2]、乙烯亚胺(EI)等。它们都含有一个或多个不稳定的烷基(C2H5),这些烷基能移到电子密度较高的其他分子中去,这种通过烷基置换其它分子的氢原子的作用,叫做烷化作用。烷化剂就是通过这种烷化作用而改变基因的分子结构,从而造成基因突变。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Bu)、5-溴脱氧尿核苷(BudR)、2-氨基嘌呤(Ap)等。前二者是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后 一种是腺嘌呤(A)的类似物。 其作用机理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与基因分子的碱基相似,它们在不妨碍基因复制的情况下作为组成基因的成分参入到基因分子中去。由于它们与碱基不同,它们会在复制时发生偶然配对上的差错,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抗生素:重氨丝氨酸、丝裂霉素C,它们具有破坏基因分子结构的能力,因而造成染色体的断裂。目前少用。 ⑴.直接修复——光修复: 经过解聚作用使突变回复正常的过程。 ⑵. 切除修复——暗修复 移除DNA分子中损伤部位然后加以修复。这类修复途径不依赖于光照,又称暗修复。 切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⑶.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 ①.复制时在损伤处出现缺口; ②.有缺口的子链与母链进行重组 ?交叉端化时能将母链中的正常部分交换进来 ? 母链中新形成的缺口可通过DNA聚合酶作用以子链为模板合成缺口DNA片段。 ③.由连接酶连接而完成重组修复工作。 以后的复制仍需按上述方法进行,经若干次以后,受损伤DNA所占越来越少。 在DNA复制后进行,并不切除胸腺二聚体。 自然条件下各种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不高,它可保持生物种性的相对稳定性。 但不利于动、植物育种。 因此,穆勒和斯特德勒于1927年用X射线开始研究人工诱变,结果证实人工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大大提高突变率。 穆勒 第六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 变异 自然变异 人工变异 人工杂交: 亲本+杂交技术?性状重组?品种 人工诱变:基因+诱变技术?新性状?品种 至1999年(IAEA),62个国家 和地区在163个物种中育成突变 品种1961个 分子生物技术:目标基因+生物技术?受体?品种 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基因突变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辐射是能量来源。 能量较高的辐射如紫外线除产生热能外,还能使原子“激发”(activation);能量很高的射辐如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中子等除产生热能、激发原子,还能使原子“电离”(ionization),诱使基因发生突变。 辐射诱变的作用是随机的(无特异性)。 性质和条件相同辐射?诱发不同的变异,性质和条件不同的辐射?诱发相同的变异。 ∴当前只能期望通过辐射处理得到随机变异。 一、物理诱变 1.电离辐射诱变: 诱发育种中常用射线 中子诱变效果好,但经中子照射后的物体带有放射性,人体不能直接接触。 其它还有激光、电子和微波等。 外照射 外照射 内照射(浸泡或注射) 外照射 早1927 较早 较迟 最近 X光机 60Co、137Cs 32P、35S、 14C、65Zn 核反应堆或加速器如钋-铍路子源 较强 强 弱 弱 X γ β 中子 照射方法 应用时间 辐射源 穿透力 射线 室外活体辐照圃 室内辐照源 内照射:一般是用浸泡或注射法,使辐射源渗入生物体 内,在体内放出射线(如β)进行诱变。 外照射:辐射源与接受照射的物体间保持一定距离,让 射线从物体之外透入体内诱发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提高总剂量可以提高突变率?但过高剂量会引起不育、畸形、叶绿体突变率增加、甚至植株死亡等问题。 基因突变率一般不受辐射强度的影响?照射总剂量不变时,不管单位时间内所照射的剂量多少、其基因突变率保持不变。 2.非电离辐射诱变: 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其波长较长(3800~150?)、穿透能力弱,一般应用于微生物或高等生物配子诱变。 ① 紫外线诱变的最有效波长为2600?(正是DNA所吸收的 紫外线波长),紫外线直接诱变作用在于被DNA吸收è能促使 分子结发生离析、进而引起突变。 ② 紫外线还有间接诱变作用:紫外线照射培养基培养 微生物?提高微生物的突变率。原因是经紫外线照射培养基会 产生过氧化氢(H2O2) ? 可作用于氨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火墙功能测试表.pdf VIP
- 2025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x
-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解读(最新版)PPT课件.pptx VIP
-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 VIP
- 小巨人机床配置气源要求.pdf VIP
- 高考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doc VIP
- 小巨人机床配置油品要求.pdf VIP
- 2023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