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混合对条锈病菌毒性演变的影响研究.pdfVIP

小麦品种混合对条锈病菌毒性演变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品种混合对条锈病菌毒性演变的影响研究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015年 28卷4期 1634 Southwest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 V0L28 No.4 文章编号:1001—4829(2015)04—1634—05 DOI:10.16213/j.cnki.8cj鹊.2015.40.402 小麦品种混合对条锈病菌毒性演变的影响研究 沈 丽 .一,张贵胜 ,邝文静 .一,姬红丽 .一,罗林明 ,倪建英 ,彭-X-良’。 (1.农业部西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I~tJJl成都 610066;2.I~Jtl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四川 成都 610042;3.四川省农 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6;4.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系,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致病类型su.12菌株接种不同小麦品种和及其混合组合,连续繁殖3代和9代后收集夏孢子接种小 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发现病菌毒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连续繁殖3代后,su一12未再检出,但出现了1个对水源 ll和 Hy- brid46均不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以及4个对水源l1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连续繁殖9代后,条中33和2个对水源 l1具毒 性的新未知致病类型分别出现在绵阳31、川麦107和川农 1O号上,而条中32、Hy-4和4个对Hybrid46具毒性的未知致病类型则 分别发生在川麦36、川麦37、川育18、混I、混II和铭贤169上。起始菌株对川麦36具毒性,但在川麦107、川育 18、川农 1O号、铭 贤 169和上述6个品种的等比混合上继代培养9代后对川麦36失去毒性。将不同品种和混合组合上继代培养后c1、c3和c9代 的夏孢子经铭贤169繁殖后,提取DNA经酶切、连接和预扩后,利用对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能够显示AFLP多态性的引物对E7 (GTAGACTGCGTACCAATTCAT)/M5(GACGATGAGTCCTGAGTAAAT)和E7/M3(GACCA,I℃AGI℃Cm GTAATC)选扩产物 电泳 后,各样品间未观察到AFLP多态性。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抗性品种含有的抗性基因具有定向选择作用,而在感病品种上繁殖多代 后,小麦条锈病菌病菌毒性有可能减弱,多品种混合组合上繁殖的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弱于绵阳31和川麦36单播,可能与高抗品种 的定向选择作用被稀释有关。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菌;品种混合;毒性变异;AFLP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 :A StudyonChangesinVirulenceofPucciniastriiformisf.sp. triticionW heatVarietiesandTheirM ixtures SHENLi·。 ZHANG Gui—sheng。, KUANGWending ·,JIHong-li‘’·,LUOLin—ming,‘,NIJian—ying ·,PENGYun-liang ·’ , , (1.KeyLaboratoryofIntegratedPestManagement0nCropsinSouhtwestChina,MinistryofAgriculture,SichuanChengdu610066,China; 2.PlantProtectionStation,SiehuanAgriculturalBureau,SiehuanChengdu610040,China;3.InstituteofPlantProtcetion,SichuanAacde. 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ichuanChengdu610066,China;4.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